06

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年03月29日

樊凌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法治思维,坚持一切工作都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和长远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良法善治的法治文化,是全面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良法善治的法治文化,意味着对立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不仅是法律之治,更是良法之治。要用好用足用活立法资源,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有效衔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将立法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治本之源,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良法善治,将崇尚理性、追求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作为治理之品格,让人民群众在治理过程中真正获得安全感与幸福感。

凝聚民心的法治文化,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想保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涉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期盼,既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又要站在人民的角度勤于思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建设凝聚民心的法治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结合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建设内容,把凝聚民心的法治文化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成效,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惠。

智慧数字的法治文化,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数字助力法治文化建设,为弘扬法治精神与实现精准普法提供技术支持,这既是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把法治的精神和价值用数字手段传递给人民群众,打造形式新颖与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数字资源库,着力建设面向现代化的法治文化,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实现个性化精准化体验式普法,让法治文化数字成果归全民共享,切实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规范指引的法治文化,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命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规范是法治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以规范指引的法治文化为依据构建矛盾冲突解决机制,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矛盾和纠纷,发挥法治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实践指引作用。此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变革的实践过程,牵扯着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容广泛艰巨且阻力重重。必须以法治文化为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执法清单规范化,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使行政权力受到更为严格的程序和实体规制。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