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2023年03月29日

鲍庆祥

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指出,2023年贵州省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核心在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以“五个通办”为抓手,营造“掌上办”“就近办”政务服务。当前我省政务服务建设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现已完成全省政府政务事项标准化清单梳理工作,县级以上电子印章刻制比例达到100%,全省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占比均达到75%,与法定时限相比,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压缩率达到70%。但在全程网办事项数据响应以及乡镇一级电子印章刻制上仍有较大提供空间,下一步,首先应持续更新优化现有的电子政务能力,打破长期已有的数据壁垒,针对例如“企业开办”“税费缴纳”等高频事项,在银行、税务、社保、医保、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之间有效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提升不同业务部门间数据传输能力,降低数据传输存在滞后和延迟所造成的企业办事不便;其次,应依托贵州省政务服务网,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窗、一次”办,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从政务服务层面提升企业家的满意度。

持续编制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清单,依托各行政职能单位为企业找“政策”提供保障。首先,坚持“宽入”“严管”的政策制定标准,在“市场准入”“资金要素获取”上尝试探索行业“证照联办”机制,从政策支持上破解现有的“准入不营”难点,尝试制定以企业信用为基准的市场准营承诺即入政策,选取部分行业进行试点推行;其次,制定相关“证照分离”政策,尝试开发改革信息系统,实现各改革部门之间的信息推送、数据共享,为改革政策的落地提供信息化基础,能够让企业真实感受落地福利。

积极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增强企业投资信心。首先,持续提高我省诉源治理,商事纠纷诉前调解的成效,建立与行业协会、商会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利用律师协会、普通本科高校在内等智力支持,为我省中小微企业在诉前调解和化解矛盾中提供便利和法律援助,大大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维权难度;其次,构建我省知识产权联动保护和执法机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复杂、各类型案件特点不一、相关案件法律适用标准难统一的特点,可尝试由人民法院与文化和旅游局、知识产权局在内的职能部门构建知识产权联动保护和执法机制,相关部门定期磋商、信息共享为不同类型特点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有效保护当事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最后,推行容错纠错机制,增加执法温度,依托我省现有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系统和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管理系统,分层次、差异化对违法企业进行有效处罚,做到举一反三,知错能改,罚不再罚。

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效能,树立“贵人服务”的好口碑。首先,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的监督力量,通过定期与营商环境监督员对话,收集各行政辖区内的企业诉求,制定诉求解决工作推进计划,根据计划按时有效解决企业合理诉求,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经营获得感;其次,持续优化现有的“项目投资代办、企业联络员”制度,企业联络员结合我省制定的年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跟踪政策落地情况,对符合相关政策的企业精准上门投送政策信息,让“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真实落地;再次,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尝试探索建立营商环境优化问题治理专班,大力查处和曝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切实做到“贵人服务”;最后,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针对现有的企业联络员、服务专员队伍进行“能办、能调”培训,让企业服务队伍熟练掌握各涉企事项的责任权属,知道“去哪儿办,怎么办”,能为企业有效帮办、代办,此外,企业服务队伍通过相关培训掌握基本涉商事纠纷的法律知识,能够针对商事纠纷提供基本的法律调解,知道“找谁办,如何办”,大大降低我省相关商事纠纷立案率,精准服务企业提升企业满意度。

加大项目引入、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市场正向示范效应。首先,依托存量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行业为区分,从现有的规上企业、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中选取享受政策红利、获得感高、经营优良的示范企业,邀请其参与招商宣传,让企业与企业间有效沟通对话,让政策在企业间正向传递,切实提升我省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其次,因地制宜,利用好企业孵化器,结合我省各地州产业分布、人才分布、资源分布的特点,有效利用现有的企业孵化政策,选拔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专精特精”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支持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孵化政策;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服务中心,持续简政放权,加大和突出企业服务中心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在项目引入、企业培育等环节加大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力度,增加企业对“贵人服务”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系省社科规划课题青年项目[19GZQN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