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巍娥 王远柏)2月24日至26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
评估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贵州省林科院等有关专家组成,先后到茂兰自然保护区石上森林、甲乙汽车露营地查看整改情况,并深入茂兰大样地、三岔河管理站实地查看保护区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随后到保护区青龙潭至五眼桥一带检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五年开展一次。”茂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介绍,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全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有力举措,将为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茂兰保护区成立于1986年,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南部,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7年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
评估组一致认为,茂兰保护区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存完好,野生动植物物种得以保存且略有增长,峰丛洼地自然遗迹完整,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