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现在已经是晚上7点了,我家附近还有工厂生产噪声,声音很大,吵得头疼。”2022年11月16日,有群众反映清镇市站街镇一企业噪声严重扰民。
清镇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接到反映后,前往现场调查核实,发现该企业因锅炉出现故障需停运检修,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16时至19时进行了蒸汽排空作业,此期间产生了较大噪声。
“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要求企业加强热电锅炉设备日常维护管理,降低故障发生频率,减少作业频次,将蒸汽排空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并事先告知周边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执法人员姜丁丁说。
随后,执法人员对附近居民进行了回访,将噪声产生原因及处理情况告知群众。“相关部门处理得很及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具体情况。”在本地生活13年的居民李女士对处理情况表示满意。
在贵州各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走访群众时将一声声“满意”写在走访记录中,一句句“我满意”代表着群众对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的认可。
据悉,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系统群众投诉案件按期办结率为100%,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堵心事”“烦心事”得到及时解决。
环境就是民生,贵州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一改过去生态环境部门与污染源“点对点”的关系,将脚步走近群众,将耳朵贴近群众,真诚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2022年1至10月,我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出动40004人(次)对16361家企业开展排查,走访群众9889人,发现生态环境问题3699个,已整改3375个,其余正在推进整改。
“您在本地生活了几年?”“污染源有没有排放污染物?”……执法人员耐心询问污染源附近居民,并在走访群众记录上一一记下。
走访群众记录是执法人员调查问题倾听群众意见的记录表,也是贵州省“三三制”环境监管执法现场检查工作法配套的问题线索“笔记本”“工具书”。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推行实施巡查、明查、暗查和访群众、查场外、查厂内的“三三制”工作法,从源头着手,主动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