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新时代的巨轮劈波前行,现代化的鼓声催人奋进。2023年元旦,我们的时间线又打了一个小结,它标记着新征程上一段激荡人心的砥砺岁月,开启了一段疾驰跨越的多彩新路。
历史会深刻记录过去的2022年!这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全省上下承压前行、克难奋进,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踔厉奋发谱新篇!崭新的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当凝聚智慧力量,更加坚定信心,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造多彩贵州现代化新伟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是贵州全部工作的主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当前,中央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带来重大机遇,新国发2号文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黄金十年”打下坚实基础,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贵州高质量发展动能充沛,各方对贵州发展持续看好,我们有信心在多重目标中做到科学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实现有效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把握“六个有利于”——
必须有利于质量总量同步提升,发展质量务必确保,经济增速能快则快;有利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重视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和产品创新,营造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充分挖掘能源资源优势,把握区位优势,抓住政策优势;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促进绿色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稳定群众就业;有利于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守牢安全生产、债务、金融、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抓牢“六大任务”——
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注重以开放促发展。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靠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好,扎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守底线、抓基本、办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定围绕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主目标,把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主抓手——
产业创新乘风而起,新型工业化紧抓“风口”机遇。以新能源电池和材料产业、酱香白酒为代表的“风口”产业高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获批建设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枢纽节点,成为8个全国“东数西算”的枢纽之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贵州向世界展示着创新发展的高度与力度。
注重协调与融合,新型城镇化开拓共同富裕新空间。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湄潭县的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里,以茶叶、乡村旅游等要素拓展出的发展新路,通向一个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境界。贵阳贵安同城化发展,黔中城市群融合共进……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成为解决区域、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共同目标。
绿色是幸福的色彩,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已不是陷生态于绝境的索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谆谆嘱托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威宁海拉镇,2万亩中药材基地里,党参年年丰收,年产值超亿元。在贵州大地,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优质农产品泉涌出山,林业、种植业投资快速增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茶叶、刺梨、食用菌等产业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发掘文化资源,寄情幽幽山水,旅游产业化塑造别样风景。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推进,推进旅游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民宿等新型文旅业态释放“深闺之魅”。后疫情时代,贵州将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采取超常规手段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化,实现“井喷式”增长。优质旅游资源多为“独一无二”,市场口碑越来越好,让贵州多了一份后发赶超的持久自信。
年序更替,初心不改。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当信心百倍、踔厉奋发,推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跨越! (执笔: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