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倩)近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完成印度出口报关30万美元,结束多年外贸进出口一直为零的被动局面。至此,我省88个县(市、区)均有了进出口业务,“外贸空白县”实现清零,全省县域开放取得新进展,标志着贵州外贸经济实现新突破取得关键性胜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精神,2022年以来,全省商务系统迎难而上,打响“外贸空白县”清零攻坚战。
强化顶层设计。瞄准贵州开放型经济“一达到、三翻番”的目标,紧紧扭住外贸这个“牛鼻子”,实施外贸、外资倍增行动计划。
创新发展方式。采取建机制、优保障、强队伍等措施,组建厅级、处级、科级和市(州)、县(市、区)“五级”外贸专员,开展驻点服务,选派9名业务骨干长期驻点服务县(市、区)和企业,深入66个县(市、区)、580余家企业,摸底产业、遍访企业、提供指导,并协调海关、税务等解决问题症结,重点解决了一批“外贸空白县”的困难和症结。
培育外贸主体。各市(州)商务部门强化责任制定“外贸空白县”清零计划,倒排时间节点,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目标企业,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促使长顺县贵州毛毛虫特种装备研发有限公司的移动数字配电柜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实现出口192万美元;平塘县贵州立大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活体鲟鱼出口到越南,实现出口22万美元。
优化开放环境。出台实施“黔货黔统”计划,培育认定8个海外仓,7家省重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增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企业50家,针对“外贸空白县”提供专项服务,解决一批企业海外营销、物流集配、售后服务等平台短缺问题。通过项目引导、资金支持、外贸专员及外综服企业提供服务等举措,回归入统78.5亿元,推动一批“外贸空白县”实现进出口数据回归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