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站在工地上,杨通杰撑起腰来擦了一把汗。今年62岁的他是榕江县乐里镇大寨村人,自从与妻子参与榕江县七十二寨斗牛小镇三期工程的建设工作以来,每天有300元务工收入。
“过去我们两口子在浙江打工,现在年纪大了不想出去,遇上家乡搞大建设,可以就近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10月27日,杨通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榕江县七十二寨斗牛小镇始建于2015年,拥有可容纳5万人的亚洲最大斗牛场,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斗牛小镇依托榕江县北部72个侗寨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积极开展斗牛及群众性体育赛事,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业态,目前,斗牛小镇正在申报4A级景区、创建省级特色体育小镇。
负责小镇投资开发的贵州国搭恒农旅集团董事长唐思明是返乡创业的乐里籍企业家,也是黔东南斗牛协会会长。他介绍,斗牛活动在黔东南源远流长,这里的人们用牛耕种,牛是生活生产的重要保障。2020年以前,每逢举办大型斗牛赛事,小镇都会吸引数十万人前来观看,为当地居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运营5年来,共有170万人因为斗牛比赛造访乐里。
“尽管现在受到疫情影响,但大家对于斗牛小镇的前景依旧有信心。”唐思明告诉记者,随着雷榕高速公路的修建,未来,斗牛小镇将成为连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与荔波大小七孔景区的重要节点,距离榕江高铁站的车程也将缩短到30分钟以内。对此,唐思明加大景区的软硬件改造升级,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丰富七十二寨深度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拓展足球、篮球、民族民间体育等项目。目前,三期工程已完成民宿、足球场、篮球场等主体设施建设。
在榕江县七十二寨斗牛小镇的带动下,乐里镇居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在家门口致富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据乐里镇三联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树福介绍,在乐里镇像杨通杰这样的返乡务工人员还有很多。数据显示,近年来全镇新建房屋138栋,乡村旅舍、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谢树福说,未来乐里镇将抢抓政策机遇,牵住“牛鼻子”,以创建乐里侗乡4A景区和省级特色体育小镇为主抓手,充分发挥环雷公山旅游区位优势,结合七十二侗寨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努力将乐里侗乡打造成为面向大湾区的体育旅游康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