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湖风光。(兴义融媒体中心供图)
晴隆西泌河水库。 陶琦 摄
金州第一湾。 张德厚 摄
兴义兴西湖水库。 蔡华频 摄
册亨县苗寨群众用上了放心水。 (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畅游北盘江。 陈明耿 摄
■ 刘垚 粟超
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北盘江环抱。这里曾经有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发展的“短板”。
8月28日,望谟县油啥水库工程大坝填筑至坝顶高程,提前8个月完成大坝封顶目标任务,标志着水库工程施工进入新阶段。这座当地群众期盼已久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乐旺集镇2.4万人的生产生活及工业园区工业用水,并可向周边1800多亩耕地提供农灌用水,同时可利用弃水发电,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利用。
油啥水库是黔西南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网络体系,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
黔西南州认真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把改善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工程,稳中推进骨干水源工程、持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深入推进河湖长制。
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南州共争取中央、省各项水利资金约187.48亿元,与党的十八大以前同比增长316.6%;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约451.75亿元,与党的十八大以前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83.6%,水利投资逐年大幅度增长。
■ 工程水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黔西南州山高坡陡,土层薄,河流比降大,岩溶面积分布广,地表渗漏严重,地下暗河较畅通,保水能力差,地表水流失较快;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复杂,山高水深,河谷深切,取水提水条件困难,具备成库条件,特别是成大中型水库条件的坝址较少,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
近年来,黔西南州大力实施水利行动,全州水利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年9月15日,位于黔西南州的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坝后电站自2019年12月19日投产发电以来,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1000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安全生产成效;累计向黔西南州供电3.47亿千瓦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
马岭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层面联系社会资本参与重大节水供水工程项目的试点项目,是贵州“三位一体”规划的骨干水利项目,是贵州省确定了“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水利发展战略后,开工建设的第三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任务是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总投资26.65亿元,水库总库容1.29亿立方米,规划水平年2030年多年平均供水量为2.12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32万亩,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安全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工程坝后电站采用“地下式”电站方式,是贵州省水利领域采用这种方式建设的第一座电站,装机容量45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24亿千瓦时。
花生宝水库位于三江口镇廿坝子河上,建成后年供水总量333.3万立方米。目前,水库大坝主体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忙着箍筋、焊接、立模,为下一步大坝防浪墙浇筑做准备。水库建成后将解决三江口团结社区、红洛万村、安沙村7530亩的土地灌溉和16732人的饮水(用水)问题,大坝已于2021年7月完成封顶,预计于今年12月底下闸蓄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高度重视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工作,把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全州工程性缺水,尤其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重大战略措施,先后开工建设了以马岭水利枢纽工程为重点的64个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6.53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7.91亿立方米。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率先在全省实现“州市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的目标,现已有兴义小龙潭、兴仁打鱼凼、贞丰水车田、册亨水库、望谟纳坝、晴隆西泌河、兴仁鲁皂、普安甲金、望谟纳戎、乐元等41座水库下闸蓄水,完成兴义市小龙潭、普安县甲金、贞丰县鲁花、兴仁市鲁皂等23座水库的竣工验收,这些水库的建设为解决全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扎实的水利保障。
■ 幸福水 滋润乡亲新生活
西南腹地,群山绵延,小龙潭水库宛如“高原明珠”镶嵌在峰峦叠嶂之中,周围青山似黛,水面烟波浩渺。从小龙潭水库延伸出的供水管网,翻越群山峻岭,将汩汩清水引入千家万户。
小龙潭水利工程位于猪场坪镇龙滩村小龙潭河上,工程为农田灌溉及灌区人畜饮水,并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缓石漠化的作用。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412万立方米,已于2018年11月完工。敬南镇皮山林村地处小龙潭水库下游,过去这里因为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小龙潭水库建成投用后,皮山林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饮用水,农业生产用水也得到了解决。
位于兴义城区西北面的木贾街道鲁嘎村鲁嘎组,山高林密,110户村民分散居住在平均海拔1620米的山林中。离村庄千米之外的山脚下,一个200米扬程的提水工程将地下井水沿着管道输送到山顶村寨,粗大的输水管道从山脚沿坡形向上斜插云霄,整个工程看上去颇为壮观。
接通自来水的鲁嘎村,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洗衣机,村民们有了精气神,整个村寨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乡亲们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生活的信心。
和鲁嘎的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村生活用水巨变的,还有生活在大山深处村村寨寨数以万计的百姓。
在鲁布格镇大水井村、乌沙镇抹角村……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让村民们结束了断断续续找水喝的日子。自来水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三江口镇红落万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助力生猪养殖,当地政府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为村民入股分红,村民有了固定收入。
…………
走遍兴义市的村村寨寨,问及农村生活用水变化,村民们的脸上无不展露出舒心的笑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全州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黔西南州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先后经历了“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这样一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是该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这一时期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覆盖人口239.5万人,实施工程3912处,完成投资187167.4万元。全州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均已达到现行标准,目前已形成常态巡视、巡查,查缺补漏的工作机制。
■ 生态水 构建人水和谐新美景
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纳灰河畔,入眼之处皆是绿树、流水,旱伞草、蓑衣草、美人蕉、鸢尾、再力花……郁郁葱葱的植物交错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就像一座花园。很难想象,这里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村民生活污水都汇集在这个地方。
为推进水污染防治,兴义市不断探索污水综合整治办法,万峰林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也在这一背景下启动。
万峰林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纳灰河沿岸地带。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于2017年9月竣工投用,覆盖纳灰河沿岸的7个村寨。共建成农村污水生态处理设施57处,湿地22677平方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8公里,日处理污水量4515立方米。
项目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专业高效净水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遍布村寨的管网收集的污水通过系统时,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分解),最大限度净化水质。
沉淀池——厌氧池——组合生态滤床——生态净化塘,原本满是异味浑浊的污水,经过几天的过滤变清,通过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汇入纳灰河。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解决了万峰林景区乡愁集市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大大改善了纳灰河水质及水生态环境,为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创造了更好的投资条件和发展契机。
万峰林景区纳灰河畔的变化在黔西南州并非个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围绕绿色生态发展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夯实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效”等方面不断创新出彩,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断夯实民生水利基础设施。黔西南州狠抓病险水库、水土保持重点整治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6座,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以水为主线,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坡耕地改造为重点,通过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的有机结合,实施“山、水、林、田、路、草”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93.29平方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4条,完成山洪沟治理9条,完成州本级78个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完成216个水毁修复项目,全州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20年全州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59%,超额完成“十三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2021年,全州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3.69%,超额完成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2013年7月,黔西南州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同年也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通过大力实施《黔西南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圆满完成23项指标,9项示范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基本形成了“三区六廊多点”的水生态文明格局,水管理、水环境、水安全、水共用和水文化五个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并先后通过国家水利部技术验收和省政府组织的行政验收,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实现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效”。黔西南州采取区域合作、建设监管平台、建立制度机制等形式,全州518条(座)河流水库共设立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2149名,累计巡查河湖31.92万人次。开展“清四乱”、管理范围划定、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跨界河湖联动机制建设,全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2020年黔西南州河湖长制办公室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集体表彰。坚持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的区域合作方式,不断完善河湖治理管理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以河长云为平台的大数据管理模式,通过河长云平台日志掌握各级河湖长开展工作的状况,对河湖长进行管理和考核,并通过河长云平台的监督和举报功能,为促进河湖长履职尽责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打通了省级数据接口,总计接入20项数据12285条,新增水文站点相关监测数据255条,实现了一图集成监管全州河流,实现管理手段实时化、数据化、精准化。坚持“管好河中水”,管好“盛水的盆”的思路,开展“河湖长+检察长”的“两长”巡河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机制,印发《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黔西南州河湖长制办公室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协作的意见》,同检察机关在信息共享与线索移送、调查取证与协作配合、督促程序、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协作,进一步加强了河湖生态保护工作。
未来,黔西南州将立足贵州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需求,深入实施“水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围绕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两江一河”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带建设,扎实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加强水务安全生产监管、提升水务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着力推动全州水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