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油茶基地,油茶树花朵挂满枝头。 杨云 摄
锦屏县河口乡中仰村油茶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油茶籽。 刘光英 摄
毕节市天麻企业工人在摊晾天麻。 王纯亮 摄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园皂角加工车间,工人在摊晾皂角米。 罗大富 摄
黔西市永燊乡枫相村村民在林下绿壳蛋鸡养殖场捡鸡蛋。 史开心 摄
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群众将采挖的大竹笋去壳。 张鹏 摄
■ 方春英
森林是天然的“大粮库”,蕴藏着丰富的食物。
皂角米、板栗是可以饱腹的口粮,油茶果、山桐子能提炼食用油,竹笋、菌菇是菜中珍品,天麻、石斛可做药膳佳肴,各类昆虫富含优质蛋白,蜜蜂逐花生产甜蜜能量……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由于我省耕地破碎、地力瘠薄、光照不足,粮食平均产量低,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基于我省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3倍以上的省情,“藏粮于林、藏技于林”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与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贵州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全省特色林业产业(竹、油茶、花椒、皂角)基地总面积从2016年的917万亩增长到2021年的1108万亩;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从2016年的1151万亩增长到2021年的2800万亩,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全省有刺梨基地210万亩、核桃基地379万亩,山桐子、青钱柳、金银花、板栗、辣木、银杏等产业多点开花,可为人们提供品类多样、营养多元的森林食品。
在保护中有序扩大林业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发展壮大森林食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森林生态食品供给能力,让更多“森林热量”与“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贵州林业,正策马扬鞭。
■ 林中木本粮油 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
面对我国食用植物油长期依赖进口和耕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发展不占用耕地的木本油料作物迫在眉睫。
金秋时节,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国有林场山桐子育苗基地和示范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洒药、施肥,一株株山桐子苗随风摇曳,蓬勃生长。
据了解,山桐子是一种速生乔木,具有易栽种、易成活的特点,种植3年后株高可达4米,4年即可结果,6年后逐步进入盛产期。山桐子的果实产量高、含油率高,盛产期每亩能产鲜果2000公斤左右,可产油200公斤,被誉为“树上油库”。
水城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山桐子资源,仅杨梅乡光明村就有野生山桐子树2.5万余株。“我们这边的山桐子果穗长达58厘米,每一穗的产量可达到半斤到一斤左右,而且含油量高,油品好,此外,种质资源分布广,生长适应性强,并且长势好、挂果好、产量高。”杨梅国有林场山桐子基地管理人员林开华介绍。
为保护优良的野生原生山桐子种质资源,2018年,水城区在野生山桐子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光明村择优选择植株高大、健康状况良好、果粒饱满、产量稳定、鲜果产量高、出油率高的野生山桐子大树进行挂牌,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水城区优质的野生山桐子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山桐子种质资源建设。“今年,我们建设了山桐子苗圃基地面积500亩,预计出苗1000万株,不但能满足全区今冬明春造林需求,还能为全省山桐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保障。”林开华说。
由于山桐子出油率高,其生产的食用油价格较低,是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木本油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之山桐子在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茶园等均可种植,大大缓解了当前产业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压力,因此成为当前国家重点推荐发展的优势木本粮油树种。
我省各地抢抓发展机遇,谋划山桐子产业发展。今年7月,贵定县总投资80亿元的山桐子全产业链项目开工,该项目计划2年内种植山桐子40万亩,建成山桐子种苗繁育及科研基地1个,并同步配套建设1000亩生物经济产业园,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百亿级的“1+N”产业集群。8月,兴义市、晴隆县、望谟县、普安县、册亨县、兴仁市、贞丰县也分别与金恪集团签署了《山桐子项目战略合作实施协议》,重点推进高标准木本油料(山桐子)示范基地建设,带动高效益山桐子加工基地及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新兴的山桐子产业风生水起,传统的油茶产业也在持续推进。贵州是我国油茶的重要产区,截至2021年底,贵州油茶总面积达339万亩(投产林面积96.6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全省10万亩以上的油茶产业县达到12个。全省有从事油茶种植和加工的企业66家、专业合作社212家、大户682家,茶油年产量达2.3万吨。
下一步,我省还将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全方位着手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低产林改造,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开启全省油茶产业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到2025年,预计我省油茶基地面积将达439万亩、山桐子基地面积达100万亩,预计产油量达8万吨,按当前我国年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约30公斤计算,可满足266万人的食用油需求。
■ 林内果蔬肉禽 拓展绿色食品新赛道
“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这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方竹笋的记载。
农历八九月,正是方竹笋上市的季节。在全国连片原生态方竹林面积最大区域的桐梓县狮溪镇,每天都有2000多名笋农穿梭茂林修竹间采笋、驮笋。
不发于春而茂于秋。作为大娄山脉特有的竹种,方竹凭借其笋肉丰腴、腹空极小、肉质脆嫩等优势,填补了我国不少地方竹笋市场秋季缺乏鲜笋的空白,形成反季节供应,深受消费者青睐。桐梓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天然优势,将方竹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县方竹林面积达85.4万亩,2021年鲜笋年产量达5.5万吨。
为了让养在深闺的方竹笋进入大都市,让更多人吃上鲜嫩的竹笋,桐梓专门修建了方竹笋冷链基地,2条4000吨液氮速冻笋生产线、2条烘干线、2个高温库、5个冷冻库,新鲜方竹笋经过预冷保鲜、打包、进入冷链,12小时内就可抵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
另一边,坐拥130余万亩竹海,年可采集竹笋6万吨的赤水市,则通过精深加工提质的方式,开发出多元的竹笋产品供应市场。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各种笋类产品订单。从鲜笋清洗、盐渍储存,到预煮、拌料、灌装、杀菌、检测装箱……每一道工序,都能在参观通道一览无余。在这里,各类竹笋相关产品要“过五关斩六将”达到合格才能顺利出厂。
“目前,我们每天要生产20多吨竹笋制品,以生产各种口味的即食笋为主。为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公司创新研发竹笋加工工艺,通过生物复绿技术生产出来清水笋,最大程度保留了鲜笋色泽、脆度、营养而广受欢迎。”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德刚介绍,该公司拥有“红赤水”“桫椤妹”“自然传奇”“艾园”4个品牌,获得授权专利46项、注册商标75个,200多个味道独特的单品,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12.93%。
在赤水,竹林里不仅有鲜嫩的竹笋,还有鲜美的乌骨鸡。走进宝源乡回龙村的林下乌鸡养殖基地,青山翠竹间,一只只羽毛黑得发亮的乌鸡在气定神闲地觅食,它们的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宰杀后部分肌肉、内脏膜和腹部脂膜也为乌黑色。这种赤水特有品种的乌骨鸡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根据测定,其鸡肉含有18种氨基酸,是普通鸡肉的1.5倍,锌铁等矿物质成分也明显高于普通鸡。
20世纪90年代开始,赤水市对乌骨鸡的种质资源展开了保护与开发工作,持续地对赤水乌骨鸡进行选种培育和提纯复壮,如今已建成国家级原种场1家,存栏种鸡6万套,并培育出赤水乌骨鸡黑羽、绿壳蛋、白羽3个品系。
在回龙村,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设有140多个林下鸡舍,占地300余亩,生活在这里的乌骨鸡每天在竹林里溜达,喝着竹根山泉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除了自身品种优势,生长环境也是造就赤水乌骨鸡特有品质的重要因素,2019年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的赤水乌骨鸡及绿壳蛋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近年来,赤水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争取金融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生态乌鸡养殖产业,2021年该市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6万亩,出栏生态家禽1000万羽以上。
■ 林下菌菇药膳 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
入秋之后,毕节市织金县8300余亩林下竹荪进入采收期,各竹荪种植基地里,农民们忙着采收竹荪供应市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竹荪是一种隐花菌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钾、铁等矿物质,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物质,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织金县是清香型红托竹荪的原产地,素有“中国竹荪之乡”的美称,因其脆嫩爽口、香甜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干制品市场价每斤最高到500元以上。
随着人们对竹荪认知度越来越高,市场对竹荪的需求一路走高。为适应市场需求,我省不断攻克红托竹荪育种、栽培等技术,其种植范围也从织金县拓展到了全省各地。
2021年,在织金有着10多年红托竹荪育种种植经验的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进军贵阳,在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登高云山公园、花溪区孟关国有林场建设了共5000亩的林下竹荪种植试点示范基地,实现当年种植当年丰产的好成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云南、广州等多个地区。
此外,该公司还依托林下竹荪种植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推出亲子采摘体验游活动。行走林间,脚踩铺满松针的柔软土地,一边尽情呼吸夹杂着竹荪淡淡清香的空气,一边采摘雪白的竹荪,这样轻松舒适的活动,一时间火爆了贵阳市民的朋友圈。尽管采摘的竹荪每斤售价高达100元,但仍然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当前,我国消费者对事物的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越来越多的特色林产品走上了大众的餐桌,林业产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黎平县,利用国有林场林地资源,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以林下仿野生天麻为主导的林下经济产业。依托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九潮镇万宝山建设林下天麻基地种植面积1.5万亩,这是全省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也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在青江公司的天麻加工车间里,每天近10吨的新鲜天麻经过清洗、蒸煮、切片、分拣、烘烤、冷却、精装打包后,运往广东中药材批发市场。目前,该公司加工车间可实现年加工新鲜天麻3000吨以上,建成加工、冷库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开发出天麻酒、天麻片、天麻粉等多种养生产品。搭建省内外线上、线下立体化供销渠道,逐步形成了制药企业直通、专业市场直供、大型企业定制、电商平台直销四大销售渠道,市场遍及全国。
锦屏县,建成了铜鼓大同、龙池架寨、三江便团3个高标准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全县共发展铁皮石斛近野生种植1.9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近野生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该县引进贵州铁枫堂公司,建成集石斛组培、枫斗加工、恒温冷库等于一体的铁皮石斛加工产业园,年可生产铁皮石斛组培苗350万瓶、铁皮石斛枫斗4万斤。引进重庆渝浙酒业等企业,在锦屏经济开发区投资建成集铁皮石斛饮料、石斛啤酒、石斛中药饮片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铁皮石斛综合加工产业园,年可生产铁皮石斛饮料1250万瓶、石斛啤酒5万吨、石斛中药饮片150吨。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名全国前列,是中国物种的基因库,也是开发优质森林生态食品的资源库。牢固树立大食物观,贵州将全方位、多渠道开发森林食物资源,让森林食物品类更丰富、结构更优化、品质更有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