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2

以绿色作答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2年10月16日

贵州兴义万峰林。 陈剑平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今年10月11日,贵州第一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正式发行,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该碳票持有人——赤水市晟丰农业集团现场授信5000万元。

今年9月,晟丰农业集团向赤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申请了赤水丹青碳票,根据评审通过的《赤水市丹青碳票碳减排量监测与核算研究报告》,项目开发的10万亩楠竹近5年共计减排104万吨。

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赤水市抢抓先机。赤水丹青碳票的发行,标志着赤水市碳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建立健全了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机制。

2021年2月3日,在毕节市黔西新仁苗族乡的乌江六冲河段,习近平总书记远眺乌江山水,听取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实施禁渔禁捕等情况汇报。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贵州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细微之处见真章。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久久为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提升。

生态治理:绘制“靓丽新名片”

曾经,为了填饱肚子,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一度降到10%。痛定思痛,营盘乡以改善生态为突破口,发动村民一边植树造林,一边发展生态产业。如今,营盘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9.2%,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一棵树、一滴水,牵动着两江清流。地处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22个拱卫着珠江清源,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优质水源1000多亿立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贵州先后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

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倒天河水库,常常能看到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王家勋驾着小船打捞漂浮物的场景。“我从小在水库边长大,守护它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王家勋说。

曾经的倒天河,河水泛黄,时有臭味,枯水时节还能看到坑坑洼洼的河床。近年来,毕节高度重视倒天河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源头治理、分段整治、处理污染源……一项项措施落地落实,让倒天河迎来华丽嬗变——干净卫生、水清岸绿、碧波荡漾。

倒天河的治理,折射出贵州深入推进生态治理的精彩蝶变。筑牢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铁门槛”,贵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水润万物生,林泽八方福。“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地公园省”“避暑的天堂”……一张张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是贵州生态治理交出的精彩答卷。

生态生金:打造“绿色提款机”

近日,我省第一张草原保险单在关岭自治县落地生效,这张保单将为关岭15870亩草原提供952万元的损失风险保障,标志着贵州草原保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此单保险由省林业局参与投保,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保险费共计19.99万元,保险期限一年,保险单价值金额为952万元,赔款可用于修复已纳入保险范围的草原,以及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而投入的相关费用支出。

今年以来,贵州省林业局开始开展草原保险试点工作,以增强草原抵御风险能力。省林业局石漠化防治和草原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周秦介绍,贵州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高,草地产草量高,物种丰富度高。草原保险试点工作是今年林业部门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将为推动我省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发挥示范作用。

2021年2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贵州不仅要保护、要治理,还要建设,更要发展,让绿色“底色”更鲜亮。

江口县坐落于梵净山脚下,生态优势明显。今年9月初,针对农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等5类市场主体,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贵州首个“生态账户”——“梵净生态账户”,从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公益等多个维度,采集客户主体的信息数据,换算成生态积分后,作为评级授信、利率定价的重要依据。

“梵净生态账户”推出后,江口县两家公交公司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获得600万元贷款,不用抵押和担保,利率下调2.7个百分点,每年可降低融资成本16.2万元。

“两家公交公司投运的新能源车辆,每年可节约燃油65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80吨,他们凭借这份生态贡献拿到了优惠贷款。”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吴猛介绍,截至9月30日,合作联社以生态账户建档授信308户,授信贷款5557万元,基于账户积分发放贷款193笔1370万元。

生态利民:厚植“幸福不动产”

“以前磷废渣渗漏,污染河水,乌江水变成米汤色,还有股酸味。现在水清了,没有刺鼻的气味了,大家都爱来河边走走。”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上寨组村民崔兰芝见证了乌江的可喜变化。

贵州于2018年实施“以渣定产”政策,将磷化工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量挂钩,破解了磷石膏利用处置的难题,有效减少了河湖总磷污染。

针对全省4697条河流、2407座水库、1.7万余座山塘,贵州共设置2.2755万名河湖长。各级河长守好“责任田”,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有效解决了河湖治理末梢难题。

美丽贵州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固本培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让百姓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幸福地生活。

平坝区小河湾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借力交通区位优势,发力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近三年来,小河湾游客接待量平均增速达到42%。

赫章县海雀村,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绵延至山顶,30多座郁郁葱葱的山坡见证了这个山村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5%上升到现在的70.4%,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绿水青山成为海雀村民的“绿色银行”。

随着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篇章力透纸背,贵州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绿色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这片“绿”,是举目可见的高颜值,铺陈在贵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片“绿”,是深入人心的新理念,引领黔贵大地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绿”为底的贵州叙事将期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