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抢抓协同提质的发展机遇 2022年09月28日

■刘肇军

今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遵义师范学院成功获批成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的地方薄弱师范院校之一。据此,由华中师范大学牵头,湖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3所高校参与的帮扶组团,开始对遵义师范学院开展重点帮扶工作。

推动师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是构建师范教育发展共同体,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师资队伍的根本保障。旨在通过推动不同层次师范院校间协作发展,实现师范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共享,整体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师资均衡发展。

提升薄弱师范院校办学水平。“计划”以组团方式建立师范院校协同发展机制,聚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与发展建设四大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地方薄弱师范院校的难点、痛点和弱点,对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计划”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其核心要义直指师范教育育人体系的重构,通过重新整合“政府、院校、社会”等多重资源,实现师范教育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作,从而激发地方薄弱师范院校的内生动力。

推进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计划”的实施,不仅提升地方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偏远地区输送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师资,还将通过协同开展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协同建设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协同建设附属中小学校等重点建设内容,进一步加强偏远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对推进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遵师特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帮扶高校及受援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协同”创新推进改革、“提质”增效促进发展,着力深化“人才培养、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绩效分配”四项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攀登、学科集群凝练、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办学能力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治理能力提升”七大工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协同桥梁、合作机制,发挥协同提质的推动作用,促进帮扶成效。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为组团内高水平师范院校师生搭建党性教育、红色研学、乡村支教、基础调研等培训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协同提质与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

培养传承红色基因优秀教师。学校坚守师范初心,聚焦师范主业,以“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红色经典教育艺术示范基地”两个平台和重点马院为支撑,着力打造红色育人特色学科,形成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的特色优势学科群,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大思政格局,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入开展“红色育人十个一”特色实践活动,打造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品牌,把弘扬师范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以及协同提质的亮点来进行打造,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优秀乡村教师,助力基础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