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匠人张维义。
——正安吉他产业工匠画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世容
盛夏正安,万木葱郁,奋进“弦音”正酣。
地处黔北边陲的正安,曾因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而今,作为“中国吉他之都”、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正安有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111家,基本形成了闭合、稳定的产业链,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6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异军突起到集群发展,在这场吉他产业布局中离不开“大师傅们”的匠心坚守,一批批吉他企业、吉他匠人在正安谱写“奋进曲”,奏响了新型工业化的乐章。
近日,记者走进正安吉他产业园,远远就听见张维义工作室里调试古典吉他的弦音,还有窸窸窣窣的手工器械打磨声。进入工作室,只见张维义和吉他工匠正扑在工作台上,精心地制作吉他。
44岁的张维义是吉他制作大师,自2002年从事吉他制作以来,他一直潜心专研,主攻古典吉他制作,至今已有20年。2019年,张维义获首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古典吉他组冠军。同年,他受邀到正安开设手工制琴工作室,从此开启了正安吉他之旅。2021年,张维义在正安成立乐器制造公司,致力于培养吉他制作高端人才。
工作台前,张维义左手扶着吉他,右手戴着手套,拿纯棉布一次沾黄豆大小的一点虫胶,轻轻擦拭着吉他,一个月间如此反复操作,让油漆既均匀、明亮,漆料的重量不超过2克。
“普通工厂几分钟的喷漆工艺,在手工制琴师手里要细抹上色一个月。”张维义介绍,弹奏吉他时,木材的振动影响着吉他的音色质感,越轻薄的漆,轻薄到可以忽略,几乎不会抑制木材本身的震动,从而使琴声更佳。一般工厂用普通漆的工艺大约需要250克漆料,而用虫胶漆工艺只需要2克漆料。
“以匠人精神造物,要力所能及地把每一把吉他打磨到极致。”张维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吉他手工制作是个复杂繁琐的过程,从原材料选购到琴头制作、音梁制作、拼板、合胴、镶边,再到擦油漆、装配,将近200道工序,都是由张维义亲自把关。
“张老师身上有着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认真劲。”跟着张维义学习制琴的工匠龚锦峰说,“每次制作吉他的关键环节时,张老师都要在一旁指导叮嘱,保证制作环节不出纰漏,力求出品的每把吉他都做到极致。”
张维义介绍,制作手工吉他,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包括演奏者手型大小、演奏习惯等,要根据演奏者来量身定制,尽可能放大演奏的乐趣,传递音乐带来的美好。
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过硬品质,张维义的手工吉他获得国内外演奏者的认可。据了解,定制订单大都是国内外的一些专业吉他弹奏者、音乐学院、大型培训机构等,2021年,工作室共制作了138把手工吉他,产值达600多万元。
于细微处见功力,在实干中闯新路。严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张维义身上具有的匠人品质,也是正安吉他工匠的缩影。
郑传祥、郑传玖兄弟回乡创办了贵州第一家吉他企业——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今年4月26日是该公司单日出货量最大的一天,出口2万把吉他销往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加拿大等8个国家。
外出务工的赵山返乡创业,创办了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吉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该公司手握51项专利,是正安吉他企业中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旗下“威伯”品牌吉他连续5年稳居吉他电商销售榜首。
马氏吉他今年全面放弃了吉他代工生产,转型发展自主品牌,进军直播带货。
…………
匠人匠心创造大产业,一个个发展的“小故事”如同音符,组成了正安吉他产业这篇越来越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