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菊
制造变“智造” 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
8月2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正在装配生产线上加紧作业。本月底,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第三代无人驾驶智能客车即将批量下线,实现上市销售。
“这款无人驾驶客车采用数字线控底盘和多种传感器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具有深度感知、高精定位、精准控制等特点。”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运营总监李洪达介绍,第三代无人驾驶智能客车的示范应用,将助力贵州省在科技产业发展中抢占数字新机、共享数字价值。
据悉,自2016年起,奇瑞万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促进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检测,不断强管理、扩产能、提质量。目前,奇瑞万达的物流、采购、销售等数据已全部上“云”;总装生产线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具备年产3万台客车的能力。
向数字化转型是一条“新赛道”。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经开区围绕“强省会”行动部署,将“企业上云”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积极利用好政策、资金等鼓励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等向云端迁移,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提升。目前,累计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应用项目4个、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0户;小孟工业园获评贵州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今年以来,经开区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科技服务、完善政策体系等举措,不断推动创新驱动提速增效,以科技创新加快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帮助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经开区创新开展企业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评价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推进“乌江试验室”落地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各类创新平台载体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目前,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26户;省级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基地3家,省级和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2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
痛点变“通点” 呵护企业全生命周期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换,不断开展技术攻关……以传统铝合金家装建筑起家的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寻找转型的“通关密码”,成功升级为一家从事铝合金节能系统门窗和产业化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11个大类,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贵州贵材的成长之路上,每次遇到困难,政府都不请自来。”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表示,公司自2005年在经开区成立以来,多次获得政府的帮扶,为其解决贷款、土地、产销等问题,为企业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尤其是疫情暴发后,因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一路高涨,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关键时刻,政府多方牵线搭桥,让公司先后获得银行4000万元授信、2000万元贷款,并促进实现与本地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打开了原材料的采购渠道、拓宽产品销售出路。”李衍雷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痛点”,经开区精准施策,以加强要素保障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各项创新措施出台,特别是瞄准企业在资金、人才、厂房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全力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精心呵护企业全生命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经开区政策金融产品累计放款金额达1.9亿元。组织100余家企业(项目)申报各类基金政策红利,申报金额共计26亿元。帮助企业(项目)争取专项债1.79亿元。兑现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8945万元,区级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97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支,新增制造业人才1416人,大数据人才525人。建成标准厂房37.38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工业市场主体培育承载力。
与此同时,加强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和分级包保机制,精准帮助辖区企业解决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具体问题,确保把工作落实到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激发了经开区工业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建立35家工业上规培育企业库,航天电器特种电缆、海信75寸大尺寸液晶电视等项目正在加快建成投产。
企业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声轰隆作响……盛夏时节,贵阳经开区大地生机勃发,处处奏响着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奋进凯歌。
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贵阳经开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难点和企业所思所求,实施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以“数”领航、以“智”取胜,着力抢占“新赛道”,确保重大政策加快落地、重大项目尽快实施,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为“强省会”行动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