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锦屏文斗苗寨 【生态故事】生态智慧代代传承 2022年08月10日

清水江畔的锦屏县文斗苗寨,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走进文斗,古树森森,处处绿荫。

文斗森林覆盖率达95%,村里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000余棵,有银杏、香樟、红豆杉等30多个珍稀树种。寨中一棵千年银杏,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挂牌命名为“中华人文古树”。

村民介绍,文斗人世代守护绿水青山,源于寨中一块叫作“六禁碑”的生态环保碑。

来到古寨门,记者看到了寨门旁边有几块古碑,其中一块正是“六禁碑”。该碑刊刻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以保护村寨生态环境为目的。碑文写道:“禁:不拘远近杉木,吾等依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禁: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

村民说,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不少专家学者来文斗研究古碑,认为“六禁碑”是目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刊立最早的环保古碑,称其为“民族环保第一碑”。

文斗的古人,为何要刊立这块“六禁碑”?

村里的老人介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前,文斗人为杉木的利润所趋,竟然乱砍滥伐村头寨尾的风景林。村里的族长心急如焚,却又苦于没有良策制止,情急之下心生一计,提起斧头就去砍寨头的“杉木王”。“杉木王”在文斗被敬为神树,族长此举让老百姓惶恐不安,大家害怕遭神树惩罚,遂跪求族长停止砍伐,并称从此不再砍伐风景林,已经砍伐的将补充栽种,永保村寨周边的风景林。族长抓住时机,倡议刊立“六禁碑”,进行长期约束。

从此,生态环保理念在文斗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