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娟
夏日,位于安顺市的贵州省大豆区域试验基地,一派葱茏翠绿的景象,正处于鼓粒成熟期的大豆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就是我们自主培育的‘安豆5号’,你看,它结荚密,病虫害少,蛋白含量达到45%以上,还耐密植,鲜食品质佳。”安顺市农科院总农艺师冯明友自豪地介绍着“安豆5号”的优点。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饲经济作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支持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大豆单产?育种是关键。
地处西南山区的贵州,因气候潮湿,大豆病害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品种成了贵州育种人的目标。
为了选育出适宜贵州省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安顺市农科院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大豆科研工作,主要开展大豆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研究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产业技术研发等研究。
经过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安豆”系列8个具有高蛋白、抗性强特性的品种。其中,“安豆5号”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系贵州省首个国审大豆新品种;完成了1500份资源生化分析鉴定,鉴定出高蛋白(≥48%)大豆种质资源有261份;对大豆孢囊1号生理小种免疫的共2份(占全国21份的9.5%),抗大豆花叶病毒一级的有3份(占全国43份的6.98%)。
创新路,无坦途。育种是一项耗时长、出成果慢的工作。一个品种的育成,需要数个世代才能确保性状稳定,再加上数代后续试验才能培育成品种。
“田间试验的工作细致、繁杂而辛苦。每一项田间操作,我们都必须亲力亲为,唯恐出现差错。”安顺市农科院总农艺师冯明友感慨地说,作为育种人,不能吃苦可不行。
寒来暑往,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自不待言。从从事大豆育种的那一天起,安顺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就像所有育种人一样,把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当作自己的核心目标,持续为大豆增产,为农民增收。他们身上黝黑的肤色,也成了我省种业发展最亮的底色。
从配置杂交组合,到严格的后代筛选,再将优异品系播撒在适宜种植区……几十年来,安顺市农科院的大豆培育专家们坚持在大豆育种第一线,培育出“安豆”系列优质大豆品种,助力安顺甚至贵州大豆变“金豆”。
如今,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地,2022年度全省大豆种植任务347.6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10万亩。在新形势下,安顺市农科院勇担新责,开展耐荫高蛋白大豆种质鉴选、创新及新品种(系)选育研究,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良种供应。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安顺市农科院一代又一代育种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一粒粒饱含生机的大豆种子,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焕发着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机。
眼下,在安顺市农科院的大豆新品系比较试验种植基地里,24个新品系在进行试验,未来,一个又一个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将从这里孕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项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任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大力研发新材料,培育新优品种。”安顺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张鹏说,借着国家、省、市大力发展国产大豆的春风,有信心乘势而上,培育出更多优质品种,为振兴中国大豆产业作出应有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