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贵阳贵安“四举措”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2年08月03日

■ 马骁

近年来,贵阳贵安以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加快构建以种养大户与家庭农场为主力、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引领、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夯实贵阳贵安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00家、家庭农场269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1家,识别管理种养大户6436户,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及效益均有较大的提升。

完善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一是优化培育模式。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贵阳贵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二十条措施》《贵阳贵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支持贵阳山地特色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12个文件,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业态经营主体为依托的“4+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为培育和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强力政策支撑,大幅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带动能力。二是创新主体认定。制定种养大户认定管理办法,将种养大户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范围进行管理,规范种养大户认定办法、认定程序。建立星级管理评定制度,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制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评定标准,分年度开展星级评定、统一命名授牌、表彰奖励,并根据经营主体生产需要,在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牌建设、服务配套等方面重点予以项目倾斜支持,年内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36户。三是落实惠企政策。编制《贵阳贵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纾困发展政策汇编》,梳理各级纾困政策21项,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座谈会和调研,全面做好政策落地和项目申报对接工作。依托“贵商易”政企服务管理平台,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登录,全市147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扩大支持发展政策宣传面。

整合资金,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一是上级补助一部分。针对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申请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支持,审核进入基础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二是市级统筹一部分。统筹整合市本级预算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支持发展资金、种业高质量发展科研及项目资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专项奖补资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产品研发、设备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等,谋划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731个项目,实现农业领域资金“一表清”,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三是社会引入一部分。引导7家金融机构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梳理印制《在筑部分商业银行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汇编》,推出烟草e贷、黔菌贷、生态牧业供应链肉牛养殖贷等48个贷款额度从5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的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0.3个百分点。开展“强省会”农业产业大招商,扩大农业投资总量,截至2022年5月底,贵阳市农业产业招商落地53个项目,到位资金13.62亿元,占省级任务数48.5%。

开发保险,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风险。一是扩大种植成本覆盖。在中央政策性水稻、玉米保险传统成本的基础上,创新开发高标准农田水稻、玉米完全成本补充保险,扩大水稻、玉米种植成本保险覆盖面,完全覆盖机耕成本、人工成本、灌溉成本、土地流转成本等,将每亩水稻保险金额由700元提升至1700元,每亩玉米保险金额由600元提升至1400元。二是创新保险险种设置。开发“生猪+期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大豆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险等特色险种和保单质押贷款产品,争取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100万元。截至2022年6月,全市共有175079户(次)农户、152家农业企业、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保险,自缴保费2238.61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79711万元,兑现赔付4460万元,不断完善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双托底”的保险机制。三是拓展保单金融功能。积极探索“保险+信贷”合作模式,组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业经营主体共同研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农业保险保单”金融产品,目前,贵阳农商银行率先推出“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授信额度最高1000万元,质押率不超过70%,探索破解农业经营主体因缺少有效抵质押资产难以融资的难题。

强化服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技术。一是下沉服务引导。制定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暨下沉服务工作方案,创新建立农技人员“揭榜挂帅”和定点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技术优势,选派1290名农技人员蹲点驻村、入企访困,围绕蔬菜育苗,食用菌、蓝莓、猕猴桃、中药材、茶园提质增效,样板坝区、粮食高产示范点建设,奶源供应,生猪、家禽养殖发展等重点产业,将服务时长和揭榜目标与绩效挂钩考核,确保全年蹲点服务时间不少于60天,实现996个村服务全覆盖,精准化、高效化提供发展技术支持。二是定点联络辅导。组建由市、县、乡三级农业农村、发改、工商、市场监管、税务、水利、财政等单位构成的80余个服务小组、1200余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在动态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运行监测工作基础上,构建一个产业有一个服务小组、一个重点经营主体有一名定点辅导员联系的“四个一”管理模式,要求辅导员定期走访联络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全面抓好对项目申报、星级评定管理、日常监测运行、融资贷款协调等工作的联络指导服务,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有效化解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三是强化合作指导。借助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在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校地、院地技术合作,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分别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制订合作实施方案,挂牌成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分院,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良种和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全面开展农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合作,为贵阳贵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为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