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在“悬崖下的村寨”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已有不少村民靠着山水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曾经“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深度贫困村已手握发展“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
在“中国竹子之乡”遵义赤水市,竹林已成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18万竹农每年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增收致富。有的竹农家中拥有上百亩竹林,上半年挖笋、下半年伐竹,收入能到10万元。
目之所及,贵州各地正努力实践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山一起建,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成果一起收。
民生答卷:“民生三感”更饱满
镜头调转,位于金沙县岩孔坝区的3000多亩稻苗正长势喜人,映衬着漂亮民居和蜿蜒的通村、通组公路,一派恬静、富庶的现代乡村景象。这一片稻田覆盖了东光、云岩、金白、板桥四个社区,2.4万人受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发展好产业,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作坊变工厂,茶园变景区,贵州茶、刺梨、辣椒……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增加值由892.72亿元增加到2877.74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提质增效,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42个。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贵州发展民生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高清摄像头全程记录高空抛物,只需扫脸就可以自由出入……贵阳经开区正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封闭小区的智能化建设。目前,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已经完成55个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造,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社区的最小单元和“一网统管”的特色场景。
“上学近了,环境好了。”得益于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陈宇航搬到铜仁市碧江区正光街道后,在正光幼儿园实现了就近入学。
为把教育这个民生实事办好,“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推进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实施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和“黔匠”培养工程;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进程力争走在西部前列。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如画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