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驶上贵黄高速,视野便开阔起来。这条全长120.6公里的高速,今年5月31日全线正式通车后,将贵阳到黄平的通车时间从原来的3个半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小时20分钟。其间的阳宝山大桥、甘溪大桥、乌梅河大桥三座大桥分别为悬索桥、梁桥、拱桥的典型代表,且工程技术特点鲜明,拥有多个世界和国内第一。
7月26日早上10点,采风团的省内外知名作家们走上还未开通的甘溪大桥。站在大桥上,两岸青山相对,白云缓缓从头顶飘过,没有风,更多是灼热的晒。大桥横跨甘溪自然保护区独木河水库,如果不听介绍说——甘溪大桥在同类桥梁跨度中排名世界第一;建设过程中提出三角区箱梁异步支撑悬浇技术,创新了空腹三角区施工阶段支撑结构体系,解决了空腹区箱梁悬浇施工技术难题……普通人怕是难以感受。桥梁工人们此刻也无心饱览眼前这秀美风光,默默工作着。而正是这桥飞越高山深谷,使得贵黄高速变成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希望之路。
“现在说贵州是平的,但是对于一个作家敏感的心来说,我觉得贵州是飞起来的。”蒋巍感慨地说,自己曾经为贵州写过一本名为《这里没有地平线》的书,因为走过大江南北,只有在贵州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不到地平线,永远是起伏连绵的青山与美丽的曲线。”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地理环境特殊,使得贵州修路架桥中面临的不少问题都是全国性、世界性难题。也正因为如此,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1座、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被形象地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但这么多世界级的大桥,过去游客却没有办法驻足游览。以桥旅融合打破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思维局限的天空之桥服务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保证交通运输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不但成为平塘特大桥的最佳观光点,同时‘一站式’提供山水生态、休闲娱乐、露营补给、户外运动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已获评3A级景区。”据介绍,作为进入“中国天眼”的重要通道,天空之桥服务区可联动周边牙舟、天坑、甲茶、掌布等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兴义马岭河大峡谷、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知名景点。
采风当日,有200余名来自北京的学生正在天空之桥服务区研学旅行。环保、精致的桥梁建筑模型摆放于桌面,让蒋巍、阿成等省外名家也好奇地摆弄起来。阿成表示,“天空之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意外和震撼。“贵州的十万大山中创造了世界的奇迹,我开始对‘天空之桥’这个名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文字上,直到我站在这里,身临其境,才深深感到来贵州,如果不到服务区看‘天空之桥’,等于没有来。”
“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7月27日大清早,采风团的省内外知名作家迎着朝阳来到了位于平塘县平里河村沙坪垭口的摩崖石刻前。这两块摩崖石刻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经过勘察设计的公路——“册三”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往事。
第一次来到贵州的上海《生活周刊》主编陈仓,在听了这段修路往事后表示,过去只知道贵州有山,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这两天一路走来,几乎所有的路都架在山顶上,路、桥、隧道紧紧相握,与两边的群山,形成巨大的反差,我觉得这个‘平’字对于贵州来说意义非凡。”陈仓认为,在贵州,路不在脚下,而是被扛在肩上。
而在前往石头寨村的路上,壮美的黄果树大瀑布与四周茂盛的植被,给予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一级作家闫文盛强烈的生命体验。第一次来到贵州的他直言贵州的绿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贵州的平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广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贵州是平的’足够让人展开很多想象,交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闫文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