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曹雯
仁遵高速大发桥在团结村的一侧,名家在桥上采访“时代楷模”黄大发(右二)。
陆青剑 摄
平塘“天空之桥”。 (平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作家们到建设现场采风。 陆青剑 摄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一直以来,“黔道难”是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与痛点,也是贵州人曾经的辛酸与无奈。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迎来了根本上、历史性的变革。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9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8279公里,位列西部第三、全国第五;高铁里程达1586公里,排名全国省市第15位,西部第2位;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3954公里,高等级航道建成里程突破1000公里、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建成具有代表性的公路特殊结构桥梁44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1座、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被形象地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
7月25日至29日,“名家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活动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中国作家》杂志主编、中国作协全委程绍武,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副主任、中国作协原全委蒋巍,中国作协全委、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勤等10多位省内外知名家,在黔北、黔南探访贵州交通建设,揭示高原何以变成“高速平原”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