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别了,小水电 2022年07月27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沿着赤水河流淌的方向,从上游出发,沿江而下,建于仁怀、习水、赤水、桐梓、七星关等地的小水电站正在陆续拆除。

在赤水市盘龙村蟠龙电站建设地,如果不是当地居民提起周边那些不显眼的人工痕迹,根本不会知道,这条自由奔涌、勃勃生机的河道也曾干涸。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赤水河遵义段共计开发建设小水电站187座,总装机29.3万千瓦,解决了偏远地区人民的用电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偏远地区用电逐步得到保障,但建成的小水电站却对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产生了威胁。

2020年,长江警示片披露,贵州赤水河流域已建成各级水电站224座,建设密度最大的习水河每2至3公里就有1座水电站,部分电站未落实生态基流要求,导致下游河段脱水干滩,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面对问题,贵州照单全收,计划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全面完成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任务。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目标、综合施策、尽锐出战,组建了5个督战工作队,采取定点督战、巡回督战的方式挂牌督办,保证按时完成阶段目标任务。”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69岁的刘爷爷,曾参与蟠龙电站的建设,如今又见证了电站的拆除。“以前河里有很多鱼,建了电站后,鱼便少了,现在拆了后,鱼又回来了。”刘爷爷说,刚开始还担心电站拆除会影响用电,但现在看来根本没问题,而且环境变好了。

截至2022年5月底,遵义市投入资金2亿多元,累计拆除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88座,拦河堰坝84座、发电厂房78座、发电设施设备88站(套),恢复减水河段163公里,完成泄放设施改造161座。暂未退出的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放,全部接入省监管平台实时在线监管。开发密度最大的习水河已拆除电站20座,其中干流8座、支流12座。小水电站过度开发影响赤水河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遵义市还通过实施“替代工程”,保障沿河群众防洪、供水、灌溉等基本民生需求和生态用水需要,确保电站能退出、社会能稳定、生态有效益。

“就怕回到过去黑灯瞎火的日子,但现在整得特别好,家里用电有保障,门前的小河里鱼也多了,时不时还能看到白鹭飞过来。”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村民孔令江说。

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背后是赤水河干流生态环境状况日益向好。据中科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随着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渔和小水电站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由每年21.8种上升至每年23.0种;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长江鲟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每年72.3尾,烟脂鱼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3.4尾上升至每年8.3尾;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等大中型鱼类的种群小型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