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绿色引领 青山生“金” 乡村能人活跃在农业特色产业一线 2022年07月26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连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过来几人浇水。”付朝荣直起身子擦一下额上汗,朝远处的乡亲们招了招手,又弯下腰继续种菜。

前不久,兴隆村100多亩错季蔬菜上市,卖了40多万元,可观的效益让村民们种植蔬菜的热情高涨,如今又开始整地种植第二季。

付朝荣是村集体合作社的领班,月薪4000元。她每天除了招呼30多位务工村民在地里劳作,还要指导监督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干活的大多是农村留守妇女,大家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有一份收入,都很珍惜这个机会。”付朝荣说。

已经起垄的坡地上,大家运苗、种菜、浇水,有条不紊地分工抓生产。翻过村民劳作的山坡,宽阔的坝子里翠色欲流,一片片嫩绿的蔬菜正拔节生长,几位村民一边除草,一边谈笑风生。

“这一片绿色无公害时蔬在端午节前后种下去,50天左右就采收,零售价每斤可卖4元以上。”兴隆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忠贤告诉记者,该村四季都有蔬菜产出,由于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蔬菜产业只是沙厂乡众多农业特色产业的冰山一角。行走在该乡山水间,从山野林下到田间地头,从平整的坝区到陡斜的坡地,烤烟、辣椒、中药材、生态茶等产业欣欣向荣。

沙厂乡党委书记本磊告诉记者,该乡今年发展烤烟8000亩、蔬菜4000亩、茶园4000亩、辣椒2500亩,人工种植加上野生管护中药材2万余亩,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美丽乡村活力四射。

绿色赋能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美民富的不仅是兴隆村。

盛夏七月,位于乌蒙深处的七星关区文阁乡海坝村林海荡漾、凉风送爽。给天麻授粉、带领村民种植、对接采购商家……贵州润科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伦刚忙得不亦乐乎。

高山密林间,一个个基地生机勃勃。村民们有的忙着为种植天麻准备木料,有的忙着育种、移栽。

“我们公司与村党总支携手,领办合作社,在林下种植天麻、竹荪、冬荪、羊肚菌等高效益作物2000余亩。”黄伦刚说,公司已扎根海坝村13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优势不断探索林下产业发展路。如今形成种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一条龙”格局,产品除供应周边市场外还直销东南沿海城市,2021年公司产值超过1500万元。

念好“山字经”,增收有门路。海坝村党总支书记杨璋介绍,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沃土。“在乡党委的引导下,我们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拓宽林下种植门类,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在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润科菌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发展林下产业。如今,海坝村从事林下产业的公司、个体经营户有30多家,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6000余亩,2021年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500余人就业创业增收,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如今的毕节,坐拥郁郁葱葱的林地近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毕节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林下经济方兴未艾,生态农业欣欣向荣。

目前,毕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378.45万亩,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毕节正以绿色为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