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肖体奎的38年造林护林路 磨破200多双鞋用坏100余把刀 2022年07月22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皮肤黝黑,干事利落……这是肖体奎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67岁的他,是兴仁市潘家庄镇下溪村的一名护林员,从事森林管护、植树造林工作30年。

走进肖体奎家里,虽然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却显得整洁温馨。递上一杯热茶后,他开始讲述在山上的经历。

“80年代初,附近几片山头都是‘和尚头’,处处‘鸡爪沟’,生态环境很糟糕。”肖体奎告诉记者,1984年,他向村里申请承包了村集体的1500余亩荒山,开始了拓荒造林生涯。

1999年,他被聘为“珠江防护林工程”护林员,每日巡山20多公里,守护着村里近2万亩林区。

2012年,肖体奎自筹资金25万元,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在陡峭的山岭之中开辟出一条宽4米、长7公里的林区道路。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多出了1万多亩树林。如今,这些树林已经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大家从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肖体奎也成了村民的致富带头人,并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一双解放鞋、一把镢头、一把铁锹、一把镰刀、一个背筐就是他的造林工具。由于没钱向外购买种子、树苗,肖体奎就自己育苗,他每天穿梭于丛林之中,去寻找采摘杉树种子,在春天到来时把种苗育上,冬季就可以移栽了。

看着林区里的树木逐渐长大,肖体奎的心里像灌了蜜糖似的,他说:“三十多年来,和我一起种树的人,都逐渐有收入了。”

如今,肖体奎在林场安了家。由于管护的林区广阔、牧草丰富,2015年,他贷款40万元牵头成立了兴旺普发专业养殖合作社,修建了1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并申请到扶贫滚动资金42万元购买了牛、羊等牲畜,让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目前,肖体奎共为脱贫户分红16万元,带领脱贫户养牛120头、养羊400余只,同时还聘用村里的脱贫户到养殖场做零工,每年支付脱贫户的工资近10万元。

茫茫林海下,38年岁月,两百多双磨破的解放鞋、一百多把用坏的砍刀,记录了肖体奎一步步从青年越过花甲之年的执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