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市民共享 海绵城市 2022年07月19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7月16日,走进安顺娄湖生态公园。近处,绿植环绕,鲜花绽放;远处,白鹭不时掠过湖面,引得碧波微漾。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得益于安顺海绵城市建设。

娄湖始建于1958年,湖边曾居住有2000余户村民,近500家木材加工小作坊生产,生产、生活污水基本自然排放流进娄湖,以致娄湖水质长期经受污染。

2018年,安顺经开区按海绵城市理念对娄湖进行集中打造,开展水体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亮化工程,处理“黑臭水体”,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同时,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浮岛、内设植草沟的沿湖防护绿化带,逐步恢复娄湖自身水体净化能力。

“确实变了,在湖边散步再也闻不到臭味,每天早晚来这儿锻炼,浑身舒服。”77岁的杜定祥见证娄湖的变化。

“项目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增加区域雨洪调蓄空间,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吸水、放水。”安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杨剑说,娄湖周边采用下沉式绿化带进行雨水收集,人行道上使用透水铺装,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有循环,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弹性”和“韧性”。

其实早在2016年,安顺市就已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海绵城市建设中心;将相关要求纳入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竣工验收全过程管理,完成审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0余件;编制完成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14项,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型技术导则等多项地方标准。

随后,开展系列海绵城市项目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城市内涝逐步解决、城市“双修”成为西南山地地区城市典范……随着一批海绵城市项目的顺利完工,安顺市民得以共享“海绵工程”福祉。

在安顺经开区百灵虹湖湾小区,人行步道与绿化带采用透水铺装设计,一旁的鹅卵石下藏着排水管网,一系列“海绵元素”让小区富有“弹性”,基本做到雨天路面不积水。

在西秀区麒麟社区,门前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管道输送,社区群众告别雨天“看海”窘境。

安顺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坚持“全域谋划、系统施策、因地制宜、有序实施”的总体思路,用好“渗、滞、蓄、净、用、排”六字诀,美化城市的“面子”,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5月25日,安顺市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获得11亿元补助资金,用于推进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开启海绵城市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