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碧水映蓝天 ——遵义市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治水新篇章 2022年07月19日

陶铸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乌江碧波荡漾,赤水河水清岸绿,湘江河绿水悠悠……

近年来,遵义市为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宗旨,抓实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全力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治水新篇章。

水岸同治还乌江水清岸绿

十年前,乌江“病”了。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的34号泉眼总磷超标、流域内生活污水直排和大面积网箱养鱼导致江水污染、水质极度下降。为治好乌江之病,遵义市对症下药,实施“源头、岸上、水中”一体化综合治理。

贵州磷化集团渣场是34号泉眼的污染源,该企业先后投入8亿多元,采用两套污水处理系统对34号泉眼进行了3次深度治理,确保水质达标排放。2017年,遵义市开展乌江流域“水中”污染整治,全面拆除网箱养鱼,实现乌江流域内“零网箱”,还乌江一江清水。

2018年,余庆县水务局在大乌江镇乌江河岸修建了第一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开启乌江干流“岸上”污染整治行动。该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大乌江集镇南部片区污水直排问题。

湘江河是流经遵义市中心城区进入乌江的一级支流。上世纪末,由于城市设施滞后,湘江河被污染了。1998年,遵义市在位于汇川区高桥镇湘江河畔修建了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启城市污水治理先河。随着城市扩容,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4座,日处理能力达52.75万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连续十年对湘江河流域实施污水截流改造工程,实现城市雨、污、清全分流。采取PPP融资方式,全面整治湘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水岸同治,乌江重现水清岸绿。

综合治理让赤水河重焕生机

好山好水出好酒,赤水河素有“美酒河”之称,孕育了数千家白酒企业,惠泽一方百姓。

为保护好“美酒河”,遵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全面推进还绿于河、还水于河、还岸于河、还鱼于河的“四还”工程综合治理,全力保护水生态环境。

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曾经的五马河因造纸业、煤炭产业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河流水质急剧下降、稀有鱼类濒临灭绝、河谷两岸千疮百孔。为治理五马河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疏堵结合,关停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河道清淤、河床修复、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五马河恢复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百鸟栖息的生态景象。

遵义针对赤水河开展生态保护,制定河道生态水流量下泄保障措施,拆除流域小水电,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强化水资源管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赤水河重焕生机,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目前,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2020年,赤水河(遵义段)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今年2月,赤水河(遵义段)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长效护水保护幸福河流

“每个月都要去仁江河巡河,发现河道两边有乱倒垃圾和生活污水流入河里,就立即整改。”汇川区泗渡镇党委书记、仁江河河长王汝军说。为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泗渡镇还成立了专业护河队,定期开展巡河护河活动,保护幸福河流。

湄潭县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围绕“一库、两河、三景观四湿地”的水生态格局,创建了湄江河、双石河、鱼泉河十里桃花江等示范河流,全面打造“山水田园锦绣湄潭”最美乡村。

“遵义坚持开门治水,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目前遵义市有4366名河长、398名河道警长、2518名巡河保洁员、1468名志愿者。”遵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明贵说,建立河湖管理长效机制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有效载体。

水美遵义,遵义水美。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一幅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的图景正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