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正安:一根琴弦拨动“音乐之城” 2022年07月17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郎艳林 董桂

盛夏,走进位于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内的娜塔莎乐器制造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吉他整齐排列,不同工区的工人正在认真作业。厂长李启旺拿起一把吉他说:“这是我们生产的太阳系吉他,琴颈上有太阳系的图案,八大行星贴片距离也是按照与太阳的距离进行参照排列的。”

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像娜塔莎这样的吉他生产企业还有许多。

从2013年引进第一家企业并开始建设吉他产业园,从第一把本土吉他制造产生到2021年突破600万把,产值达到60亿元……正安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现已入驻吉他生产及其配套企业126家。如今,正安吉他产业园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集聚、最规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产品出口美国、巴西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国产销额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

吉他产业做大做强,吉他工匠从何而来?在产业园内,记者看到张维义、张荣、余青平、魏友兵等吉他大师都开设了吉他工作室。从事了数十年制琴事业的他们,2018年受到正安政策召唤,到正安吉他产业园继续深耕自己的吉他事业。而他们,还是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乐器修造实训基地的老师,每周二、周四会前去授课。

在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乐器修造实训基地的胴部实训室,4名学生正拿着美工刻刀一点一点处理毛刺,3名学生各抱着厚厚的圆模板不断地与下面的吉他板进行摩擦,在纯手工的训练中感受吉他制造的每一项工艺。“目前在校的乐器修造专业学生有235人,我们已经有三届毕业生。”校长张信强说,2019年至今,学校产教融合有序推进,每年为吉他园区企业培训吉他生产工人300人以上。

从2013年起,正安县深入推进吉他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在吉他人才引进、培育、服务、交流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吉他人才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当地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同步发展,为正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在正安县城街上,随处可见吉他元素。建筑顶上有吉他造型,大桥两侧是跳动的音符灯,路灯是吉他形状,指路牌是音符撑起的一把吉他,公园的草丛里散布着一米多高的音符造型……

采访期间,记者时常听到人们互相打招呼:“你会弹几首歌了?”原来,正安正在开展吉他文化进机关、进学校等“五进”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的吉他文化氛围,致力于让吉他文化融入正安人的血脉,目前,通过“五进”活动参加吉他培训人员已达5.68万人。

正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思路,推动吉他产业与教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建立了遵义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开办第一届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正安吉他产业园获得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成功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4A级景区评审工作。

1个月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安吉他馆在横琴口岸正式开馆。这是首个东西部协作“产业+文化”示范展示窗口,对正安吉他借助平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走向葡语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吉他+教育、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从“吉他之都”到“音乐之城”,从吉他工厂到吉他工匠,从一条链到一片园,再到掀起全民音乐文化狂潮,一根琴弦拨动了正安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