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蒋洪飞 通讯员 刘英
7月16日晚,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
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的“穷根”,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当天晚上,在电视剧主人翁原型人物黄大发的家里,10余名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村民和老支书黄大发一起收看了电视剧。张元华是当时积极响应黄大发修渠的7个人之一。
张元华说,电视剧拍得很逼真,演员们的表演活灵活现,看着就回忆起当时修渠的场景。老支书喊老百姓要修沟,不修沟要饿死人,老支书组织群众,当时先修一道沟,但是报废了,又修二道沟,后头老百姓就有谣言,说一道都没修成功还要修二道,劳民伤财,但是老支书有信心,一定要干,要用生命来换水。
无论是修渠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原材料等问题,都没有让老支书黄大发放弃修渠,他一直践行“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终于,历时36年,草王坝村迎来了“生命水”。如今,团结村种植了中药材、生态稻、精品水果,发展起肉牛、蜜蜂、生态猪等产业,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黄大发说,《高山清渠》的播出,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草王坝的历史,我们把“天渠”修通之后,改变了家乡的温饱问题,有了水,我们就有大米吃,有水喝了,水是农业的命脉,是人的生命,我们的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成经济,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就提高了。
《高山清渠》把当年修渠的艰辛和后来水通后带来的变化搬到了电视荧屏上,让广大村民备受鼓舞,有了充足的干劲。
“仁遵高速团结特大桥要通车了,来得这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黄大发说,以前我们没有水喝,没有大米吃,老百姓过不好,包谷饭都吃不饱,现在我们农村已经和城市一样了,很多东西都可以直接拉到家门口。高速路通了以后,我们就更方便了。我已经80多岁,但是并没有放弃,我是村里的名誉支书,共产党员不讲条件,只要我们还能干得动就干下去,就是要干一辈子。
“这个电视剧拍得好,我现在感觉浑身充满干劲。”团结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朝海说,要向老支书黄大发学习,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下一步,将按照建好用好大发渠、陈列馆、干部培训中心党性教育基地等“123”发展思路,在大发渠景区建设四季瓜果园,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分别种植适度规模的樱桃、杨梅、葡萄、西瓜等四季瓜果。此外,还将引进菊花、玫瑰等鲜花产业和盆景、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改善大发渠周边环境,增强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