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通讯员 杨江华
“这批西红柿预计亩产4800斤,辣椒亩产5000余斤,感谢博士服务站的技术支持,让高品质蔬菜大棚成‘致富家园’。”夏季,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蔬菜产业基地内,绿意浓郁、瓜果飘香,在博士人才服务站打造的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内,西红柿长势喜人。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人才支撑,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村级产业发展。”施洞镇组织委员杨光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借助三级组织部门帮扶优势,贵州财经大学驻台江县“博士服务站”在台江县施洞镇旧州村挂牌成立,双方将全面搭建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研究生科研、生态文明实习实践平台,推动台江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台江县以旧州村为试点,建立博士服务站,引进10名贵州财经大学高层次人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自从博士服务站落户村里,陆续有贵州财经大学师生来村里开展实践,我们的坝区越来越热闹了。”旧州村党支部书记张光明说。
旧州村通过博士服务站与贵州财经大学搭建产学研基地,发挥基地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商等方面的优势,吸引贵州财经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校研究生到村推广农业技能、指导劳动实践、参与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基地“产学研”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如今,旧州坝区采取“党支部+高校+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由博士服务站统一项目谋划、技术指导、产业管护,发展稻鱼、蔬菜、草莓等高效农业。“得益于博士服务站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我们200亩坝区预计实现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未来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施洞镇农业产业相关负责人说。
“我做过科研调查,发现旧州村坝区土壤是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大红西红柿、泰国辣椒等农作物。”长期从事农业规划和生态评价研究的贵州财经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教授梁龙说,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尊重乡镇地理条件、尊重群众意愿和市场规律,做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符合、相适应的产业发展规划。
台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世彪介绍,产业发展后,将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台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博士服务站将利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在蔬菜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富硒农业技术转化方面的优势,结合台江本地实际“量体裁衣”,实现各项高品质蔬菜种植技术落地转化,加快提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推动台江县农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