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娟娟
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贵州是多民族省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在共同命运、共同诉求、共同理想的现实导向下逐渐生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总和。一方面,每个民族的特性存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注入了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文化,这些民族特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都得以彰显,不断的传承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另一方面,“五个认同”这一要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使中华民族形成一个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有机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凝聚力集中彰显为统一的民族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形成了对各民族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以及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时代价值引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遵循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文化信仰,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积极带领贵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贵州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就是要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团结凝聚贵州各族人民拼搏前行必须遵循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贵州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情感共同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植根于5000多年来中华儿女的发展融合与团结奋斗。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与时俱进,包含了新时代的“家国”内涵:“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全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向心力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把握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不断推进贵州各民族跟上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各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贵州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向心力;需实现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增强贵州各族人民的民族向心力奠定坚实物质基础;需要保护、传承和弘扬好贵州各民族文化,使多彩贵州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这个大花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锻造牢固的精神纽带。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