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覃淋)“在这儿上班离家近,公司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带班师傅,月薪也从2000多元涨到6000元,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近日,毕节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林登鹏说。
该公司是贵州明钧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总投资26.8亿元,共建有3条生产线,是西南地区优质玻璃生产加工基地和贵州省新型建材龙头企业。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司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在岗职工2000余人。特别是疫情之后人社部门的社保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了我们的经营压力,让企业和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就业是经济“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器”。今年以来,疫情等多重因素带来较大就业压力,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毕节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多措并举打好就业“组合拳”,扎实推动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强化就业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促进84.95万名脱贫劳动力、13.73万名搬迁劳动力、1.8万名边缘户劳动力就业,就业率分别达96.18%、91.2%、93.7%。抓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为2021届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覆盖的就业指导服务。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建立惠企政策、服务企业“两张清单”,着力解决企业“如何办”“找谁办”难题,实现政策和服务精准直达,全力激发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聚焦“四化”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用工需求,大力落实稳就业政策。重点围绕打造“毕节建筑工”“毕节苗绣”“毕节带岗主播”等劳务技能品牌,采取短平快、中长期项目制、证书直补、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充分发挥广州、深圳11个劳务协作工作站、22个“山海心连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省外54个城市的劳务协作。
毕节市探索建立了“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收集了600.16万条劳动力信息。依托该平台,在各县级人社部门、乡(镇、街道)、万人以上搬迁安置点,探索建设集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求职招聘、岗位推介、政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宣传平台。同时,以“毕节人社云”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开发建设了“一呼百应”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社保、工资、维权等一条龙服务。
就业一头连着饭碗,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毕节市多措并举让群众就业路更加宽广,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35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4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