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盛夏时节,荔波县玉屏街道福利村的黄金百香果基地里,工人忙着安装智能补光设备。
“安装智能补光设备后,预计每亩可增收2000元至3000元。”福利村第一书记、贵州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胡晓鑫说。
黄金百香果是福利村近年来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但存在青果转色率不高、田间规划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今年3月,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携手省科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组成的调研组,在荔波开展“创新发展·科技赋能”专题调研活动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决定为基地提供种植技术支撑,引入该院最新的智能补光技术,在该村建设优质黄金百香果智能补光试验基地,促进百香果种植提质增效、果农增收。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学党史与办实事结合起来,今年以来,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背靠教育系统的优势和队员自身专业特长,把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及时传递到产业生产第一线,助力各驻帮村农业产业发展。
水岩村种植了580亩板蓝根,之前以人工收割为主,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工作队携手省科学院帮助该村研发应用板蓝根自动收割打捆机等农用机械,提供推广先进农机、农技实用知识,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收割问题。
为探索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工作队联合厅属院校向董亥村赠送价值万余元的生态有机肥,并定期对肥料施用与土壤治理持续提供农化服务咨询与帮扶,定时定点对该村的水质进行重金属检测、对农作物进行农残检测,确保村民喝上放心水、吃上生态粮。
白岩村百香果、高桥村蜜柚等水果品质好,但销售渠道不畅,工作队队员帮助开发了电商小程序,并设计了村级特色logo、农产品外包装等,还带货到机关、学校食堂销售,农产品销量大幅增加。
为帮助当地群众拓宽产品销路、打开市场,今年1月工作队联合省教育厅办公室、厅校农办打造了“校农结合”乡村振兴产品服务中心,并设立了荔波专区积极推介农特产品,打响特色品牌,助力黔货出山。
工作队还积极探索“校农结合”实施路径,充分利用厅属院校师生餐饮需求,在保证品质优异、价格合理、质检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学校对驻帮村农产品应采尽采并形成长效机制,由学校先付10%预付款,打消农民顾虑,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我们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荔波乡村振兴工作,工作队也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教育为抓手,以产业为动力,结合各驻帮村实际情况,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助力荔波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