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新鲜西瓜,10块钱两斤。”7月5日,在距离锦屏县城7公里处的三江镇乌坡村街上,一辆挂着“湘”牌的小货车停在店铺前叫卖,村民和平常一样,纷纷围着车子看货、询价、上秤。
“湖南的岩湾村到我们锦屏只有10多公里,到了赶场天,我们这边的人去他们寨上赶场,他们那边的居民也来我们县城赶场,来往密切嘞。”锦屏县三江镇乌坡村村委会主任吴高谋说。
从乌坡村街上出发,沿着小货车来的方向走,不多会儿,一个横跨311省道的大牌坊映入眼帘,靠乌坡这一面写着“黔楚门户”,背面写着“贵州锦屏”,踏过牌坊,便进入湖南省靖州自治县大堡子镇岩湾村。
“以前他们竹林多,我们杉木多,他们编织出来的竹篓等竹制品拿来卖给我们,我们的杉木也拉去给他们修房子。”吴高谋说,虽地处两省,又是群山环抱,但多年来的“语同音、人同心”早已让两处群众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近些年,乌坡村利用地理优势及优越交通条件,在山涧连片小坝区及山坡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蓝莓、油茶、香桔等产业;隔壁邻居岩湾村村干部和群众也常到乌坡考察学习。
“来这务工的有乌坡的群众,也有岩湾的村民,每天上工8小时可得100元收入。”乌坡产业基地管理员龙长生说,基地现有200万株油茶苗,两年后以每株2元的均价出售,可给县平台公司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及农户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坡上,以村级合作社经营的300多亩香桔树郁郁葱葱,这里产出的小香桔外观透亮、汁多味甘,可亩产2000余斤,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喜爱,近些年,香桔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很多群众建起了砖房。
吴高谋说:“我们的种植业做得好,岩湾村的蛋鸡养殖产业搞得好,这又是我们之间的一个互补产业。结合两地村情,经过双方多次商讨,岩湾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我们决定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多年来,我们之间就像异姓兄弟,前行路上,互相帮衬、互相学习。”
如果说区域发展是两地联谊的基础,那么民族文化的融合则是两地亲如手足的根本。
作为湘黔四十八寨之一的乌坡与岩湾,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每年两村都会轮流在“六月六”这天举行赶歌会,吸引来自天柱的竹林、坌处,和锦屏的三江、茅坪,以及湖南靖州的大堡子、三秋等地的山歌爱好者汇聚于此,大家以歌会友、以赛促学。每年“六月六”前夕,东道主乌坡与岩湾都会聚在一起商讨歌会举办事宜。
苗侗民族歌会,传承传播文化。千百年来,湘黔两地群众酷爱唱歌,湖南同乐寨4位苗族青年歌手与贵州4位姑娘相遇相识喜结连理的传说,如今依然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湘黔两地,群众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传承民族文化。
“下一步,我们乌坡村将联合岩湾村,利用现有的‘尖坡’‘岩鹰山’‘马鞍山’‘两晚坡’‘跑马道’等山地资源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森林康养、农家体验游,借民间赶歌会的影响力,带领两边村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吴高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