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村貌。 通讯员 罗建普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文忠
花溪区山王庙村抓住“清、建、管、用”四个举措精准“治房”,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修文县清江村将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等进行“三水”同治,靓了环境,悦了心情;贵安新区滥坝村严格执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要求,减了负担,得了民心……
今年以来,贵阳把“强民生”作为“强省会”的重要内容,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农村“五治”,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一个个宜居宜业的魅力乡村,不仅提升群众三感,还引来游客采摘、休闲、度假、垂钓……拓宽农民致富路,让贵阳贵安的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价值。
■ 治出乡村“白富美”
白墙灰瓦,绿树成荫,花溪区山王庙村小摆托寨子里,别致的民居里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美观的花池、休闲长廊、广场,乡村“白富美”形象跃然眼前。
“把院子打扫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这是对村民最基本的要求。”山王庙村第一书记喻梅说。
清除脏乱差,治理黑污水,绿化小庭院……村庄美了,游客来了。
山王庙村将农户闲置房屋和村集体所有的34栋房屋打包给一家公司经营民宿。每年村民从公司拿到的固定收益达11.35万元。部分村民进入公司上班,实现家门口就业。有的村民开起农家乐,有的村民建起鱼塘,有的村民打造四季果园,特色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
山王庙是贵阳贵安实施农村“五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聚焦农村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和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急难事,精准发力补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精准“治房”,启动659个村庄规划编制;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入手,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同时,鼓励通过交易平台流转、包装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入市等多种方式,试点打造10个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点。
推动精准“治水”,启动建设15个供水保障工程,开展15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18条黑臭水体治理。
实施精准“治垃圾”,目前,67个乡镇转运站收集间、135个示范村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点、135个首批村级沤肥沼气池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工作已完成。
一系列的举措,让村庄颜值更高,价值更大,让村民们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 治出村民精气神
雨后的贵安新区马场镇滥坝村清爽宜人,乡村小路和民居干净,房前屋后葡萄园生机勃勃。
村民王发带着几名工人,正在硬化自家庭院,刚扩建的两层“小洋房”气派十足。
“以前是不足100平方米的一层平房,很破旧,赶上‘五治’好政策,才扩建改造成这样。”王发说。
滥坝村地理位置优越,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西南著名的佛教圣地万华禅院、4A级景区云漫湖、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贵安樱花园等优质旅游资源。
马场镇副镇长王键介绍,今年以来,“五治”工作在滥坝推行顺利进行,成效初显。如今像王发家这样的民居随处可见,过去的土坯房、毛砖房等已难寻踪迹。
“‘五治’中的‘治风’,让村民们拍手称快。”滥坝村党支部副书记韦小平说,过去村民一年的酒席钱至少2万元。通过“治风”工作开展,现在酒席钱不超过5000元,“既节约时间,又减轻人情负担。”
“通过‘治风’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村民精气神,还让村民有更多时间思考产业发展。据初步统计,滥坝村60户村民,有10余家有开办农家乐的想法,有20余户准备开设特色民宿。”王键说。
贵阳贵安开展“五治”工作以来,像滥坝村这样乡风文明蝶变的村庄正在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全市24.1万名党员干部100%签订承诺书,50.5万名干部职工和村(居)民主动签订承诺书,1660个村(居)100%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下发《贵阳贵安30个“治风”示范村创建标准(试行)》,有序推进3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建设工作。目前,红事办理4760余起,均1天办结;丧事办理7052起,滥办酒席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精气神得到了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