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云
响滩子水库
凤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国松 摄
齐心村村民在犁田。凤冈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马顺强 摄
从龙凤村村委会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下,抬眼望去,响滩子水库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在葱郁的群山之中闪耀着光,滋养着这里的一方水土和百姓。
“以前靠天吃饭。因为缺水,到插秧的时候,只能在下大雨的时候犁田,要是遇上半夜下,还得冒着大雨把灯笼火把挂在牛角上犁田。为了种水稻,每家每户都备有蓑衣斗篷。”提起缺水的日子,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70多岁的村民刘平常感慨万千。
天桥镇位于凤冈县南端,距离县城70公里,是凤冈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镇,全镇最高海拔1362米,最低海拔340余米。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加上龙凤村、齐心村水利设施基础差,严重缺水就成了制约当地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这其中,龙凤村的名字虽然好听,但在以前,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干烧地”。村里虽然有“下龙洞、中龙洞、上龙洞”三条水源,但由于地理落差大,只有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水流走。
2013年1月,地处乌江水系辉塘河右岸的响滩子水库灌区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58亿元,总库容达295万立方米。2020年12月,该工程竣工投用,将通水管道铺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解决了龙凤村、齐心村等3村21组3.65万亩土地灌溉用水及13790人、一万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小时候为了抢水吃,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井里挑水。遇到旱季,稍微去晚一点,水就会被挑完。现在水库建好了,水龙头直接架到家里和养猪场,真好!”说起自家的变化,龙凤村养殖大户李小钱十分高兴。
以前,由于靠天吃饭,初中毕业后,李小钱选择外出打工,一晃就是20多年。响滩子水库建好后,他回家建起了养猪场,每年可出栏生猪200多头。
响滩子水库工程的建成投用,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放心水,还打通了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黄金通道”,为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不再担心缺水问题,大家发展劲头十足。今年,龙凤村职业烟农饶帮权又种下了60亩烤烟。“以前种烤烟,在山里挖水塘,等下雨积攒了就用来浇烟苗,遇上干旱时节就只有用车拉水。多亏了水库,这几年,每年种烟的收益就有20余万元。”
除了龙凤村,另一边的齐心村也享受到了水库带来的红利。依托充足的水源,齐心村大力整治撂荒地,推进旱改水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稻油轮作。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齐心村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种植优质红油沙米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有了水源,谷子品质更好,车子直接开到屋里来收,大家都高兴,干起事来信心十足。”齐心村村民罗朋军说。
据介绍,依托响滩子水库,齐心村在带领群众提升大米品质的同时,在种植养殖业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全域有机和全产业链有机,持续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齐心村已与贵州神农米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订单收购方式,以高于市场价0.2元到1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今年,预计基地收益在300万元以上。”齐心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治润说。
近年来,凤冈县投入26.94亿元推进水库建设。截至目前,凤冈县共建成具备灌溉功能水库32座,续建水库3座,其中“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4座,库容达2500万立方米,占全县总库容43.8%,为当地粮食安全生产及人畜饮水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