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农村饮用水 生活污水 黑臭水体 “三水同治”绘就绿色乡村 2022年06月28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王家院村污水处理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摄

近日,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芦官村,一处有花有草、水清岸绿的“景观潭”格外吸人眼球:整齐步道、木制栏杆,潭内荷花卷舒开合,三两村民悠闲散步。

望着眼前和谐生态美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坑废塘。

“以前,周边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都往这里排放,脏、乱、差的环境让村民避之不及。”芦官村党支部书记孙忠凯说。

昔日“臭水潭”变成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得益于贵安新区纵深推进“治水”工作,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

随着“治水”工作深入,贵安新区将芦官村“臭水潭”纳入辖区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由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联合湖潮乡等多家单位在2021年底启动该项目的黑臭水体治理,累计清理黑臭水体淤泥3000余立方米。

因该村无污水收集管网,雨污管网混用,治理时还同步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完善检查井、用户收集池等配套设施,彻底结束芦官村无污水管网的历史。

农村“五治”工作的开展,旨在让群众享受到更美好更高品质的生活。贵安新区“治水”工作推进也坚持内在功能和长期效益结合,始终聚焦群众的切身利益。

“芦官村位于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南侧,紧邻贵阳市域环城快铁芦官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湖潮乡林业与水利办副主任王松表示,考虑到这一优势,治理后的水潭内种满荷花等水生植物,并沿水潭外围铺设景观步道,还计划与芦官村正在实施的“共享农场”、康养疗养院等项目形成联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新活力。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让农村污水有新“出路”、让黑臭水体“水更清”,贵安新区精准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模式,“治水”推进影响着群众生活的点滴。

在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入口处,生活污水不断汇入一座白色小房子,水声潺潺。

王家院村是贵安新区葡萄种植“第一村”。近年来,依托临近贵安万亩樱花园、藤甲部落等景区优势,王家院村坚持农业与旅游两手抓,农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

“游客及客商人来人往,带火一批乡村农家乐、特色民宿以及葡萄采摘园,由此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却成为一大难题。”王家院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刚告诉记者,生活污水长期直排破坏村容村貌,更易对红枫湖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产生影响。

为解决王家院村早期“粗放”管理导致的雨污横流、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等问题,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联合王家院村积极开展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升级改造,选址地势较低、经营户集中的青鱼塘组修建起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7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

“鉴于王家院村经营产生的污水含油量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站旁建设沉淀池及调节池,对污水进行油污隔离、泥沙沉淀及均匀水质等预处理,再汇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站运营管理方贵州贵安新区绿兴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部部长杨晗介绍,经安全处理的水质可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回归农田重复使用。

环境好,人气旺,王家院村美丽乡村建设按下“快进键”,并在去年被列为贵阳市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将对该村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推动发展不断升级。

去年,贵安新区共完成46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68立方米/天,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动着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正在成为赋能新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