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一个也不放弃 ——探访三江戒毒所 2022年06月23日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笔者前往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三江戒毒所)探访,揭开这里的神秘面纱。

防疫:一刻也不能松懈

“一二一!”

步入戒毒所办公区,就听见响亮的口号声传来,十几名警察正在跑步,队列整齐。

“他们正在封闭备勤。”原来,为做好疫情防控,三江戒毒所实行“14+14+14”制度,即单位封闭备勤14天、封闭执勤14天和居家隔离14天。

漫长的备勤、执勤期,让戒毒警察饱尝与家人的分离之苦。

“有一次家人生病住院,虽然我也正好送戒毒人员到同一家医院看病,但也只能先照顾戒毒人员。”因为工作,民警朱俊超不得不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交给妻子一人照顾。

“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我和妻子轮流值班,虽然在同一个单位,却常常无法见面。”民警文波说。

在一线执勤警察安心工作的背后,是后勤警察的全力保障。

“库存口罩62000多个,酒精320瓶,84消毒液2340瓶,防护服420套。”肩负着单位防疫物资管理重任的杨胜江,每天都要盘点一遍库存,生怕不够用。

正是每一个戒毒警察的辛勤坚守,让三江戒毒所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矫治:一个也不能放弃

戒毒人员张小毛(化名)来到戒毒所后,立誓要戒脱毒瘾。虽然他表现优异,但妻子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去,撇下3个孩子跑了。让张小毛在戒毒所里哭得撕心裂肺。

张小毛的管护民警田景涛深知,要帮张小毛平复情绪,光是劝导还不够,得以实际行动解开他的心结。打定主意后,田景涛想尽办法联系到张小毛家乡的相关部门,安排他较大的两个小孩上寄宿制学校。并辗转联系上张小毛的妻子,说服她照顾最小的孩子。

规范的教育矫治辅以无微不至的温情关怀,刚柔并济的戒毒策略,让三江戒毒所的每一位戒毒人员倍感温暖。

穿过厚重的铁门,就是戒毒人员所在的封闭执勤区。

在这里,被子折叠整齐,窗明几净,球场、阅览室、棋牌室、活动室一应俱全。更像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里,一场警察与戒毒人员较量的篮球赛正在进行。大家挥汗如雨,打得有来有回。

“身体上对毒品的依赖容易戒掉,戒掉心瘾却很难,运动不仅可以培养戒毒人员良好的兴趣爱好,还能强身健体。”田景涛说。

回归:一场必修的课题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如果没有生存技能,“毒友”就会很快找上门来,诱发其复吸。

学会一技之长,是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的必修课题。

劳动车间内,戒毒人员整齐地坐在工作台边,熟练地操控着焊接器等设备,他们需要按时完成耳机零件的生产任务。工作时间久了,有些戒毒人员便也成了“专家”。

“最初是邀请技术人员进所培训,当有几个爱钻研的戒毒人员成为技术骨干后,就开始实行老带新。”三江戒毒所办公室负责人姚再福表示,在他们这里干得好的技术骨干均已具备到电子厂当技术员的水平。

疫情发生之前,三江戒毒所还根据戒毒人员的兴趣,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烹饪、汽车修理、美发等培训,并向培训合格的人发放证书。

“很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都运用在戒毒所学到的技能找到了工作。”姚再福说。

对于“带艺”的戒毒人员,戒毒所专门给他们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根据其需求提供书籍,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总之,都希望戒毒人员以后能过上幸福生活。而这里,正是他们摆脱毒品“魔爪”,走向美好生活的开始。

三江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李乐启表示,下一步将着眼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统一模式,立足场所职能职责,突出政治建警不动摇、素质强警不放松,真抓实干、勇毅前行,为打好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贡献力量。

(谌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