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七次群众会,用心用情议出“宜居梦” 2022年06月20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6月18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云层倾洒下来,映照在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绿坪组新改造的宜居农房上,反射出耀眼的银色光芒,好一派祥和宁静的新农村景象。

“绿坪147户,适宜改造的民居都改造了。”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文充满干劲地说,从广泛征求意见到乡亲们住进宜居农房,这期间举行的7次群众会没白开。

去年4月,郭家湾村被正式列为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消息传来,这个538户2320人的村庄沸腾起来。

如何持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村支两委立马动了起来。

不久后,在玉屏自治县委、亚鱼乡党委的支持下,郭家湾村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与农学院,根据村情、村庄特色优势及群众意愿,优先选取陈家组、井湾组、绿坪一组、绿坪二组、绿坪三组5个村民组作为规划核心区,编制了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以点带面打造特色乡村。

拿到规划方案的第二天,张家文召集村支监三委开会。“村庄有贡米产业、侗族文化,且交通便利、气候适中,但村里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该从哪个环节入手最快见效?”

讨论出的办法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必须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双向进行。同时,鼓励群众出资,对人口最多的绿坪三个村民小组进行宜居农房改造。

改造面临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钱。村委会的方案一提出,群众会上就炸开了锅,愿意出钱的村民并不多。熟悉村民心理和农村工作的张家文深知,群众攒的都是辛苦钱,不愿意花钱改造可以理解。

鼓励村民自己干,不如组织带着群众干。在县委的帮助下,当地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为原则,按每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采取“3322”模式建设宜居农房,即政府奖补30%、特色产业30%、农户自筹20%,群众还可通过投工投劳、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土地入股等方式折资解决20%。

多渠道、多方式解决改造资金问题,僵局得以打破。可关键性问题还在——农户自筹的20%如何解决?

亚鱼乡党委带领5名村干部再次扎进绿坪组,抓住群众田间劳作、广场小憩时间,苦口婆心宣讲乡村振兴政策、耐心阐述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合理性,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最后,大家终于通过了“3322”资金筹集方案。

紧接着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每家每户的房屋结构不同,要怎么改?是否增加楼层?改造面积怎么计算?如何选材?需要多久?

为群众改造房屋,一定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一次次的群众会,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房屋测量、改造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各环节,自己“当家做主”,改造热情也逐渐高涨。

此后,每次遇到重大问题,村里都召开群众会充分讨论决定。比如壮大贡米产业、整治人居环境、修建议事堂、水井改造等,均通过多轮群众会才敲定。

年过半百的村民张家生最先申请了改造。他感叹说:“30多年的老房子,墙皮都被雨水泡坏了。现在党的政策好,不仅刷白了外墙,还在顶楼装了钢架棚,干净又清爽。”

一户、两户、一百户……历时半年,绿坪组彻底换了新颜。如今,陈家组、井湾组正在稳步推进改造,郭家湾村美宜居的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