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更青啊水更绿,让中国更美丽……”今年的六五环境日,黔东南苗族和侗族同胞分别用本民族语言唱响了环境日主题曲《让中国更美丽》,表达出对美丽家园的深情眷恋和美丽中国的无限热爱。
黔东南拥有409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000多个民族村寨,这些如星辰般散落在黔东南大地的村寨,无一不是山环水绕,古木参天。
“祖祖辈辈住山坡,没有坝子没有河。种好田地多植树,少生儿女多快活。”从江县占里侗寨把村规民约唱成歌,教育子女保护生态。如今的占里,四面青山环抱,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一排排禾晾沿溪沟延伸,既防鼠、又防火,更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在锦屏县文斗苗寨,一块刻于清乾隆年间的“六禁碑”中关于树木保护的几条禁令,世代为当地村民所传承,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护得青山青,方有碧水长。“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在造林绿化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5场战役稳步推进。
黔东南州立足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建设了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传统村落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生态+”,打好“标准体系、高端产品、产权保护”组合拳,培育出酸汤系列、油茶、香猪、麻鸭、腌制食品等一批彰显地方特色的“苗侗山珍”品牌;2021年,全州森林覆盖率67.98%,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州16个县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四位(2022年一季度上升至全国第二位)。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齐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要的发展新路。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黔东南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八大领域、32项改革任务开展制度创新试验,先后制定、出台了《黔东南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黔东南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稳步推进75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点深入实施,逐渐构建了立法、标准、制度“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成立了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黔东南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坚持高位推进,凝聚生态文明建设上下联动合力。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从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深化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黔东南州将抢抓政策机遇,继续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经济发展建设,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趋优的发展新模式,努力为全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探索经验、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