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重拳出击 拒绝污染 2022年06月17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住在洋水河边的苟钱双,见证了这条河的“前世今生”。

洋水河是乌江二级支流,上世纪末,由于沿线磷矿石开采企业外排废水和磷化工企业跑冒滴漏,洋水河水体总磷严重超标,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奶河”。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曝光“洋水河总磷污染”。贵州省、贵阳市高度重视,通过“九大提升工程”,让河流水质总磷从8.0mg/L左右下降至0.2mg/L,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

“现在空气里没有了浓烈的磷的味道,扬尘和噪声也减少了,水清岸绿,安逸得很。”苟钱双说。

“我省在污染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在水环境保护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20岁的李云露,是一名主修生态学的大三学生,参与过环保监督举报的她,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有自己的看法。“希望未来我也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百姓的“幸福不动产”。数据显示,贵州的天更蓝了,2021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8.4%,8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6%;水更清了,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优”……优良的大气、美丽的河湖已成为贵州人民最自豪的民生福祉。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贵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持续发出拒绝污染的“最强音”。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智慧监管体系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全省917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监测数据全收集。

日前,在对贵州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数据开展线上巡查时,遵义市生态环境局发现绥阳县某公司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日均值超标。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核查,结果出口在线设备运行台账与质控样比对记录相符,证明在线设备正常,在线数据真实可信,出水超标为真实水质超标。同时,绥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取样监测,《监测报告》也显示出水总氮超标。该污水处理厂出口在线总氮日均值超标情况属实,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该运营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款人民币10万元整。

早在2017年,我省就创新性地提出“由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备和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构成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的概念,并陆续投入4000万元,对国家电投集团、金阳污水处理厂、乌江34号泉眼等917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智能监控仪、站房门禁、站房和排污口监控摄像头等一体化智能监控设施,构建了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智慧监管体系。在这一措施下,全省重点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由2017年的94%上升至2021年的98.35%。

截至2021年底,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共114项,现已完成整改112项,完成率98.2%,剩余2项任务正按“一问题一方案”序时推进整改,整改成效总体向好。

青山绵延,流水不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和固废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标志性战役,重点实施白酒、锰、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园区七个专项攻坚行动,系统性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和城镇、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说。

【环保感言】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环保工作者,要用“心”用“辛”用“新”,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哨兵”,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环保人的“初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环保人的“决心”;竭心履职、完成使命,是我们环保人的“责任心”。

“辛”——环保人发扬“环保铁军”精神,不畏艰辛,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付出,直面困难、矢志不渝。

“新”——越来越多新技术(如无人机、无人船等)、新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工作中,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四处副处长 傅成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