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以“绿”为底 精妙“碳”索 2022年06月17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6月15日下午,由省生态环境厅、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办的大方县单株碳汇项目购碳活动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省农工党党员代表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现场共购买近7万棵树木的70万千克碳汇,为当地百姓增收20.6万元。

风物长宜放眼量。“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贵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精妙“碳”索,进一步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本领。

——“双碳”目标呼唤全新生产方式“诞生”。

液态的磷石膏流进模具,冷却后取下,就“变身”建筑用现浇砼空腹楼板。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全面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磷石膏变废为宝成为绿色建材。2021年,该集团磷石膏生产量912.49万吨,利用量946.18万吨,利用处置率103.69%,实现了磷石膏“产消平衡”目标。

“既要讲经济价值,更要讲生态价值,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表示,贵州磷化集团围绕“以渣定产”要求,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探索上已累计投入超30亿元,“上游产渣,下游吃进”的综合利用体系初见成效。

“磷”机已动,前景可期。目前,贵州磷化集团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70%,连续两年实现磷石膏新增量“产消平衡”。“2019年,我们的磷石膏建材消纳的磷石膏仅有几十万吨,2021年达到了120万吨,今年底有望达到240万吨。到‘十四五’末,贵州磷化集团将形成每年至少1000万吨磷石膏处置利用能力。”何光亮信心满满。

——“双碳”目标呼唤新型能源结构“亮相”。

走进贵州首个“水光互补”示范发电项目——威宁自治县玉龙镇象鼻岭水电厂,牛栏江水缓缓流入电站大坝,不远处的光伏基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通过“水、光、农”互补模式进行开发,该电厂的水电、光伏产生的绿色电能通过500千伏乌撒线输送到千家万户。

自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装机从515万千瓦增加到1760万千瓦,增长242%,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23%;发电量和投资分别增长165%和97%。

“目前,在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建设的五个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基地和位于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等流域的在建水风光综合基地正有序推进。”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介绍。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6546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将达到41%左右,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达到2500万平方米以上。

——“双碳”目标呼唤绿色经济发展“欢腾”。

6月14日,记者从毕节市林业局了解到,根据《毕节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织金县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编号为NO:0000004的林业碳票,这也是贵州省颁发的首张茶园林业碳票。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具有商品属性,可进行交易、质押、兑现。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持碳票涉及茶园面积5773亩,核定碳减排量6774.46吨。

近年来,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融资担保方式,为县内11家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承贷资金2462万元,辐射带动10个乡镇21个村发展茶叶种植3.645万亩。

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才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贵州以“绿”为底,精妙“碳”索,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步伐。

【记者手记】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这既是巨大考验,也蕴藏丰富机遇。贵州近年来在光伏、风电、水电领域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近期,记者走访部分企业和项目,深刻感受到实现“双碳”目标,需用足用好新能源这个“关键变量”,提升各级政府抓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领推动作用,着力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完善激励引导、监督考核等各项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激发能源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面向未来,用足用好新能源这个“关键变量”,抢抓新机遇,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