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庚 王武林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后半篇文章,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应当探索以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的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安置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聚焦老年人生活和健康保障。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做好集中安置区养老保险资金规划,提高资金风险抵御能力,通过逐步提高集中安置区养老保险额度,渐进式提高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险水平。要根据集中安置区特点健全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预防安置家庭因大病返贫。在集中安置区积极普及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体检活动,提供一些基本药品。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动态跟踪,建立个人资料库,为其提供精准医疗保障服务,减少集中安置区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不断提升家庭可持续生计水平。家庭在养老中扮演着养老资源提供者和养老职能实施者的双重角色,是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供给的重要主体。要逐步改善集中安置区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形态,提供一些较为稳定和长期的工作岗位,帮助搬迁家庭选择有效的生计模式,充实生计资本,稳健提升集中安置区家庭经济能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与保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集中安置区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和道德约束,大力弘扬传统孝道文化,防止代际失衡而引发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探索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社区养老或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是当下主流养老模式之一,可以有效解决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彼此独立,集中安置区家庭养老服务碎片化的局面。要充分发挥集中安置区的枢纽平台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养老共同体的具体组织形态、组织功能,围绕“地域、血缘、宗亲”等强属性的纽带关系,不断强化集中安置区老年人社会关系,加强安置社区老年人社会融入,不断夯实社区共同养老基础。通过创新互助养老模式,探索建立层—楼—区的互助养老组织机制,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组织参与,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助力集中安置区养老共同体的建设,实现对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精细化供给。
织密安置社区养老保障政策网。要厘清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家国边界,明确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供给机制,优化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供给路径。从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切实需求出发,研究出台公平普惠的集中安置区养老保障政策,为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提供最广泛、最公平、最基础的保障。要健全完善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救助和保障的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应保必保,该退必退”的保障目标,注重政策执行的动态管理和评估,及时精准调整集中安置区老年人经济、健康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和保障内容,不断提高集中安置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质量。
完善安置社区养老保障机制。科学谋划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集中安置区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的必然要求。要从集中安置区整体性治理的战略出发,从老年人经济保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方面认真梳理老年人需求,明确主体责任,协同各方资源,形成政府政策支持、社区高效运行、家庭主要负责、企业有效参与、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集中安置区社区养老保障工作格局,实现集中安置区老年人经济、健康保障有安全感、生活照料保障有获得感、精神慰藉保障有幸福感的养老保障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