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端午节前夕,在与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撞了个满怀后,我又与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来了一场邂逅。
汽车沿着复兴河一路驱驰,转过一个垭口,两河分叉,眼前豁然开朗:溪水潺潺,一片金灿灿的花海翻腾。这个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瑶族人口占总人数的88.4%,至今还保留着枫香印染、舅爷歌、河坝瑶年等传统工艺和民族风情。
河坝村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村中先民几经迁徙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垦荒种地、建立家园。
穿过河边小道,一些颇有年代的土木结构农舍零零散散地搭建在高低错落的山腰河坝间。
在麻江县文物局局长聂凯华带领下,我来到了村里的博物馆——麻江县河坝瑶族文化博物馆。
这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人是当地村民龙全章。博物馆内陈列着款式多样的瑶族手工艺品、服装,以及先民留下的珍贵物品,记载着农耕痕迹和古老的智慧。
“这就是我们河坝有名的瑶族枫香印染,这种手工艺已有4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着龙全章手指方向,只见一块以枫香油和牛油混合封住花纹,再用靛蓝浸染出的花布,虽然安静地摆放在一角,却相当夺人眼球。
聂凯华说,瑶族枫香印染风格粗中有细,图案生动,变化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为何想到在家乡开办一间文化博物馆呢?”我好奇地问龙全章。
“我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发现很多人对我们瑶族文化十分感兴趣,后来知道村里依托瑶族文化发展起了旅游业,就和妻子回来发展,在吃起‘旅游饭’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龙全章说。
作为县级枫香印染和刺绣传承人,龙全章还成立了枫香染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收集整理村里的枫香印染、刺绣作品,并把这一技艺向商业发展。
2015年,在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支持下,麻江县河坝瑶族文化博物馆成功落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博物馆+绣娘”的组织方式,龙全章和妻子带动河坝村多名绣娘固定就业,助力保护和传承枫香印染技艺,产品远销全国。
由于民族建筑以及民族风情保存完好,2018年,河坝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立足资源优势,该村全力打造瑶韵河坝景区;2021年,瑶韵河坝景区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细雨绵绵,脚下的石板路被浸湿。恍惚间,思绪被近处的人声越推越远,顺着眼下的油菜花田向远处望,颜色分明交界处,一匹老马静静地啃着草,别有一番诗情画意。那嘶嘶的马叫声,仿佛在向人们倾诉这座宁静村寨的古老往事以及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