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夏日细雨霏霏,武陵山下的松桃自治县,连绵的竹林间,一根根山竹笋从泥土里钻出。一批批群众戴着斗笠,披着雨衣,正忙着采收。
“当前正是山竹笋采收季。多亏了农村经纪人,山竹笋不愁卖,带壳笋每公斤收购价为1.4元,我一天能挣500元。”盘信镇后寨村的石孟兵是采笋“大军”里手速快的佼佼者。每天天蒙蒙亮,石孟兵就准备好几个大网袋,拿着手电筒,骑着摩托车向竹林出发。像他一样的采笋农,在盘信镇每天就有上千人次。
松桃自治县地处武陵山竹产带核心区,全县竹林面积超过900公顷,优良的生态孕育了山中鲜货。
“我们这里有成片的原生毛竹林,以前每年春夏采的毛竹笋都是自家吃,家家户户都不缺,别说卖到省外,能换个盐巴钱就不错了。”六塘村60多岁的欧满凤乐呵呵地说,“这个采收季以来,我家采收了3500多公斤山竹笋,挣了4000多元。村里的年轻人不仅帮忙找到销路,还上门收购。”
欧满凤口中说的年轻人是龙再勇。他既是村干部,也是一名农村经纪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龙再勇深知农村“靠土生金”的难点在产销对接。根据多年扎根一线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的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龙再勇带动当地有干劲有想法的年轻人当起了农村经纪人,通过牵线搭桥,让闲置山间的绿色资源走出大山,变身富民宝贝。“山竹笋在我们这里不稀罕,但湖南很多城市的群众都爱吃。从这边运过去,价格明显提升。”龙再勇说。
“明早我们上门收购,带壳笋每公斤1.4元,剥壳笋每公斤2.8至3.2元。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采收,长30厘米,直径3厘米左右,保证品相和质量。”每天晚上,收完笋回到家后,龙再勇立即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各村卖笋农户最新的收购要求。
这个采收季,龙再勇已经收购6.5万公斤带壳笋,主要销往湖南。作为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农村经纪人,龙再勇积累了20余家省内外销售商资源,涉及辣椒、中草药、竹笋、粽子叶等特色产品。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通过组建农产品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与销路出现难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合作机制,实现产品与经纪人对接、经纪人与市场对接,形成了“建起产销协会,催生一批‘红娘’,搞活一方流通,富裕一方群众”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已涌现出2000余名农村经纪人,发展产销协会等中介组织300余个,服务延伸到包括农产品销售、畜牧产品销售在内的100多个经营项目,带动3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