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贵州9226名“兵支书”,服务7107个乡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戎”归家乡守基层 振兴路上建新功 2022年06月03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董自斌

初夏,走进青山绿水间的安顺市阿歪寨村,小桥流水与古村落步道、风情农家乐、布依古寨民宿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其乐融融的美丽乡村景象。

然而几年前,阿歪寨村还是一个凝聚力弱,上访事件频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的“问题村”。

解决“问题村”问题的,是一位退役返乡的群众“贴心人”。

“安顺是革命老区,也是我的家乡,家乡人民需要我,我一定第一个站出来,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说话的人叫韦俊,是阿歪寨村支部书记,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退役军人,是贵州9226名“兵支书”(退役军人担任村或者社区干部)中的一员。

在“兵支书”韦俊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阿歪寨村风村貌大变样,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住建部列为“共同缔造”试点村落,被贵州省列入“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并获评贵州省传统示范村落、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贵州各地,像韦俊这样的“兵支书”共有9226名。他们分布在全省7107个村,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卸下戎装初心不改、扎根基层再建新功。近年来,全省共有8名“兵支书”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有30名“兵支书”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贵州是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人才资源匮乏。而退役军人经过党和军队的培塑,政治素质高、组织观念强、群众信得过,有建设农村、改变家乡面貌的内在动力。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通过担任村“两委”成员并成为“兵支书”,可以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2018年,安顺市整合军地资源,创建了全国首个“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在农村推动“兵支书”队伍建设。随后,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组成调研组到贵州围绕“兵支书”做法组织专题调研,向全国推广贵州遴选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的经验做法。2020年9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会同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在安顺召开全国退役军人村干部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自此,“兵支书”工作方法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

如今,贵州对“兵支书”的培养已开启“全链条”模式。新兵入伍后,为其开通“成长专线”,跟踪掌握服役期间成长情况,退役后,通过退役军人人才库,将优秀士兵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加大培养力度。对大学毕业生入伍后安置到事业单位的,先放到“兵支书”岗位上锻炼,充实基层力量。

与此同时,通过“递进式”培养、“分级式”培训、“量体式”服务、“多样化”教学等方式,在全省储备和培育“兵支书”,帮助“兵支书”提升履职能力。

截至目前,贵州各地已分期、分批、逐级开展“兵支书”专题培训200余次,培训“兵支书”5000余人次。

此外,贵州以“兵支书”区域产业联盟为载体,强化政策指引,争取政策支持,搭建“兵支书”抱团发展平台。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兵支书e贷”,发放贷款1.2亿元,专项支持“兵支书”发展乡村产业,夯实“兵支书”所在村乡村振兴基础。

目前,贵州正着力建设“兵支书”2.0版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一批“兵支书”农特产品品牌,设立一批“兵支书”乡村振兴工作示范点,助力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同时,打造以“兵支书”为主的退役军人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和产业联盟,推进“兵支书”所在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助力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