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剑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元红 吴昌连)5月27日,剑河县南明镇的水稻“无人农场”试验田里,一台台无人驾驶新机具“驾轻就熟”地忙碌着,10多分钟就完成1亩地的插秧作业。指尖操控、“智慧”种田,这正是贵州省建成的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
该项目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的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及先进农机装备,新机具可按照规划路径,有序进行整地、播种、插秧、植保等生产作业。
“插秧机运用了北斗导航的卫星定位技术,在直线追踪过程中,精度可达 2.5厘米,秧苗的行距、株距都可由机器精确控制,每亩大概能增产10%到20%。”技术员介绍,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是“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由无人驾驶定位控制系统、行走动力和播种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据了解,通过在无人农机上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提前设定好路线,再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和互联网数据传输,远程实时获取农机数据,便能实现水稻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除了水田插秧,还能满足旱地耕种、植保和收获等环节精准作业需要,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