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文化场馆接入“云端” 2022年05月27日

轻轻一划,24000多件文物展现眼前。5月22日,在贵阳甲秀楼,一台充满科技感的可视化终端勾起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的好奇心。

这是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上线的贵阳数字博物馆的终端展示系统,该系统分为“精彩专题”“文化地标”“3D文物”等5个板块,360°全景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文物地标参观体验。在贵阳达德学校旧址、文昌阁、阳明祠等15个景区景点,均可用指尖体验数字文物展。

“五一”小长假前夕,贵州省博物馆举办了贵州首个国际数字艺术展《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这场展览汇集44位艺术家54件作品,是集学术性、公众性和国际性为一体的数字艺术大展,融合现代数字艺术、元宇宙等元素,仅“五一”小长假就吸引了5998人购票观展。

事实上,自2020年国家倡导“闭馆不闭展”以来,我省大量线上展览被推出,客观上推动了展览的数字化工作。在此之前,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省图书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利用VR、AR等新技术,建设了虚拟展馆,实景模拟、文物展示、语音导览、互动分享等功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新体验。

如今的贵州,当一个实体展在文化场馆推出的同时,网上展厅同步跟进,已经成为公共文化场馆展览的标配,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数字化展览,即用一个主题将各馆所藏精品聚合起来,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线上呈现,这些举措受到大众欢迎。

为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四渡赤水纪念馆上线“金牌解说”VR真人讲解平台,观众可以通过观看VR视频,聆听解说员讲解,完成线上沉浸式参观。2021年,该馆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采用数字化手段,对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从而提升文物的保存环境和展示质量。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表示,纪念馆正围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产品体验,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

贵州省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启动得比较早,基本陈列展《多彩贵州》设置了许多数字互动的环节;在文创方面,博物馆对东汉铜车马、立虎辫索纹耳铜釜等馆藏精品进行3D建模,制作成NFT数字藏品,2万份数字藏品上线后立即售空。

在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看来,国发〔2022〕2号文件聚焦贵州专门提出“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是科技赋能博物馆、讲好贵州故事的重要举措,令人振奋。

数字化拓展了博物馆的观展方式与传播途径,“指尖上的博物馆”有助于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促进博物馆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李飞认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需要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数字化提供了博物馆另一种打开方式,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