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钱仕豪 王光莉)近年来,黔东南州抢抓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机遇,推进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社会管理、乡村治理、旅游服务等领域运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自从安装摄像头,我更有安全感。如果发生火灾,村干部会及时提醒我们。”凯里市舟溪镇青龙村村民杨秀霞说。
通过“雪亮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智能摄像头覆盖青龙村各个路口、重要场所以及村民房前屋后。
“在‘数字乡村’平台上,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村民家突发情况,及时上门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消除隐患。”青龙村党支部副书记龙永秀说。
舟溪镇是凯里市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试点之一。“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互联网+政务功能,可以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实施人员调度等,利用“数字乡村”广播,可以实现各村的应急响应及宣传等功能。
“现在凯里市‘数字乡村’系统已经开始全面使用,覆盖市级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我们可以实时地了解全市社会治安情况。”凯里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杨敏表示,通过“雪亮工程”及“数字乡村”等智能平台,可以更好地掌握市里各个角落情况。
2021年以来,凯里市以通信运营商推出的“话费、流量、宽带、智能摄像头”等消费套餐为契机,整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系统,通过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联户“数字乡村”工程,以信息化、数字化注入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从点到面的立体多功能防控体系,为平安凯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也是推动黔东南州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数字化农村经济、构建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黔东南州重点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十二大农业产业、特色服务业,以大数据赋能“四化”高质量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绿色化、智能化融合试点示范,探索建设智慧园区,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小巧玲珑的挂饰、精美秀丽的手镯、色彩斑斓的披肩……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满眼都是具有苗绣文化元素的大小物件。
“产品生产采用机绣和手绣两种方式,双向发展。”该公司运营总监龙宇说,机绣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手绣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将算法引入苗绣设计,把传统苗绣通过数字化转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探索建立数字化云工厂生产线,通过手绣与机绣结合模式,增加产能,提高产值。通过线上新媒体和线下推广宣传营销,公司一年产值2000多万元。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制造问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我们决定打造贵州舞水云台智慧非遗苗绣产业基地。”龙宇说,目前该项目已投入建设,厂房已建好,设备到位,正处于软件研发阶段。
该项目将建设以工业刺绣为核心的现代化生产线,研发现代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技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工厂、设备和生产资料通过网络技术高度结合,连接生产线设备,实现设备互联互通与设备数据采集,助力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可以更好发挥数字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增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