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推进内外开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贡献贵州力量。
抢抓国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新国发2号文件实施的历史机遇,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统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政策“软对接”,把融入新发展格局同建设“四区一高地”等有机衔接起来,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机制、开放环境建设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使贵州的经济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大循环当中,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外贸产品出口总量。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出台精准政策推动工程机械、肥料、轮胎、白酒、茶叶、吉他、打火机、辣椒、刺梨、薏仁米等产品的出口支持。围绕航天航空、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外贸综合服务等领域大力引进高附加值产业,积极承接外向型纺织服装、移动终端等加工贸易转移,发展“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新型加工贸易,力争进出口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化肥、轮胎等传统一般贸易转型跨境电商模式,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发展。推动贵阳贵安高水平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参与推动数字丝路、“一带一路”信息通道建设。
加快“走出去”国际合作步伐。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推进与东盟、南亚在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信息技术、教育、农业等领域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鼓励我省企业与在黔央企以组建联合体、合作联盟等多种形式抱团出海,支持工程建筑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承接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我省装备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形成我省外贸新增长点。抢抓RCEP机遇,以越南、老挝、印尼、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和中南半岛地区为突破口,推动我省轮胎、建材水泥、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展开境外投资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开行黔新欧班列,强化与西北、中亚、欧洲等连通性,加强与其他国家在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健康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打通向东出海口,深化与东亚国家在农牧业、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合作。
大力提升开放通道发展水平。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机场、高铁、高速、水运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大通道,提升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地位。完善拓展面向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及衔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经济圈的跨区域物流网,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动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建设一批省级物流枢纽,在贵阳改貌铁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建立一批保税监管场所,布局建设一批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积极引入国际船公司、货代公司,与沿海港口、口岸的合作实现港口内移,支持布局建设统一的集装箱管理中心。加快推进贵阳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国际厅建设,推动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对外开放,开通国际货运包机,积极发展国际转运物流和转口贸易。
深化与东部区域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合作。深化“东部+贵州”等合作模式,推动东部区域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向我省转移、延伸、拓展,我省部分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向东部产业链切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相互补充完善、共同提升,深化产销对接。加强川渝黔在能源、白酒、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合作,加快推动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水运等网络化打造,把成渝贵三角打造成西部新三角。
强化大开放要素保障。完善RCEP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对接RCEP工作领导小组、政策研究团队、专业服务平台,加强RCEP规则“一国一策”“一品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跟踪与研究,定期做好监测分析,利用RCEP的零关税系统来扩大贸易。建立外资招商专班。鼓励外资投向贵州具备相对出口优势的零部件、小家电、现代化工、特色食品等领域,带动贵州产品和服务出口,集中资源扶持几个外资集聚型园区。围绕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发力点,打造新兴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支持优质医药产品、保健产品、消费品等进口。大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加强贵安新区等“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贵阳、贵安、遵义3个综合保税区,贵阳、遵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功能,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完善外向型经济融资、人才培养等扶持政策,系统性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设立由国际知名专家、国际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贵州开放型经济全球专家顾问委员会。设立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基金,通过担保、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缓解企业资金流转压力。设立综合性通关服务中心,围绕提高通关效率提供通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