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目”道路检测机器人。 (图片由松桃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江涛涛踩着平衡车一路跟随机器人作业。 (图片由松桃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白春霞
“准备好了吗?机器人开启自动模式。”
5月20日,松桃自治县公路管理段暂时封闭G242国道的一处路段,一辆外表像“迷你”卡车的橙色智能机器人踏上国道,给公路“看病”。
这个名叫“圭目”的道路检测机器人,是铜仁市引进的道路“体检医生”。此刻,它正在为该路段智能“把脉”,即对重点区域路面及路基病害进行全覆盖的精准检测,形成道路的“体检单”。
在“圭目”身旁不远处,技术员冉彪正站在电脑前,手持对讲机下指令。
另一名技术员江涛涛收到指令,手持遥控器命令机器人进入“智能”工作状态。他踩在平衡车上一路跟着“圭目”,随时操作控制。
机器人智能作业,为何要人为操控?江涛涛向记者解释,松桃地处山区,路况较为复杂,并未提前规划路线,而是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操控的方式,让机器人按需求开展工作。
在技术人员指令下,“圭目”伸出了1.5米宽的长方形探测器,并带着4个可以360度旋转的轮胎,精准检测路面的表观病害、内部隐形病害乃至地下数米深的管网覆盖情况。
“公路和人一样,也是会‘生病’的,“圭目”的工作就是找出病症和病因。”冉彪是松桃公路管理段养护工程股股长,他告诉记者,传统检测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判断,检测维度多停留在一些表面指标,比如路面是否有裂纹裂缝或是坑洼,一般不会涉及道路内部结构的检测。“就好比我们去医院体检,测了血压、心跳,但却无法知道血压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于重点路段,过去的传统检测手段无法精准查找结构病害,因此无法彻底治理。由此,道路病害反复出现,每年产生大量维修费用。
而机器人上岗作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圭目”的系统主要以“机器人+无损检测+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检测深度可达3米,病害定位精度可达5厘米。
“通过表观成像、地下三维雷达进行探定,能够发现道路表观坑槽等一系列病害,以及地下存在的一些隐性病害,包括疏松、空洞等问题。”冉彪介绍,这样的“智能”把脉,可以发现城镇及周边道路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道路塌陷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