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贵州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出新招 首次设置“社会满意度调查”环节 2022年05月20日

孙勤 李佩珂

参观节水设施、抢答节水知识、留下节水“足迹”……近日,我省各地以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为契机,系统、深入推进城市节水工作,着力营造节水、惜水的浓厚社会氛围。

实际上,贵州的节水护水行动不仅仅在宣传周。贵州年平均降雨量达1179毫米,水资源总量达10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9位,但省内山地、丘陵面积占92.5%,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形成了“有水难留”“丰水又缺水”的现状。

有水难留,节水优先。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节水工作放在了治水首要位置。围绕建设“节水型城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健全完善节水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城市节水工作。

至“十三五”期末,我省节水型城市由只有1个国家节水型城市(贵阳市)增长为18个国家和贵州省节水型城市。2021年,印江自治县也获得贵州省节水型城市命名。这19个城市对全省城市节水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做好贵州省节水城市与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衔接工作,同时也为我省创建更多国家节水型城市做好申报储备,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以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经修订后印发《贵州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多部门共同推进。《办法》按照我省节水工作实际,采用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水利、工业和信息化等4部门联合行文方式,聚合部门力量,扎实推进城市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节水水平和用水效能、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工作。

时间有效衔接。《办法》与《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在层级和时间上做了有效衔接,将贵州省节水型城市的申报和评选合并为一年内完成。一方面确保评选年度数据完整;另一方面留出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准备时间,使有条件的城市在获得贵州省节水型城市称号后,进一步提升夯实节水基础,就能直接申报。

引导公众参与。《办法》在评选程序中首次设置了社会满意度调查环节,规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可以牵头组织现场调查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社会节水意识情况。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在现场考评环节,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报名参与现场考评。对于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高的,可由专家组选定当地居民代表参与现场考评,并将其意见作为现场考评意见的重要参考。

评选指标保持一致。《贵州省节水型城市评选标准》以表格形式规定了生态宜居、安全韧性和综合类等3大类目标20项指标,每个指标均明确了指标释义、指标类型、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总体而言,与《国家节水型城市评选标准》的指标数量、名称及指标类型保持一致,仅仅在个别指标释义、部分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结合我省特点进行了调整。同时,在《办法》中适当降低自评达标分值,将达标分值确定为85分。这既能让一批城市通过创建活动提升节水工作水平,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树立节水标杆,提高节水知识公众知晓度,普及节水知识,又为我省创建更多国家节水型城市做好申报储备工作。

5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做好我省城市节约用水有关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以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贵州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加强工作部署,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节约用水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4月24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深入推进节水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街道、进公共建筑、进企业单位、进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城市节水行动,让节水内化为机关、单位及群众的自觉行动。

全省各地城市节水主管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爱水、护水活动,号召大家行动起来,让惜水爱水护水理念深植人心,共同建设碧水家园。

通过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我省将形成集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让水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