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泓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热潮之际,《贵州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了。这是全省社科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于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社会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贯穿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着科学的思想理念,为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搭建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的平台载体,开展了大量群众性的科普活动,为全省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条例》的出台恰逢其时,顺应了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顺应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目标路径。《条例》对我省社会科学为何普及、谁来普及、普及什么、怎么普及、普及责任等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的制度安排,是我省社会科学普及的纲领性法规,必将在推动全省理论武装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上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条例》在普及内容中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普及作为第一任务,特别是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作为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科普重点。在科普的形式上,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百姓味道”“时代味道”,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根据基层受众差异化的实际,充分调动社科工作者和基层科普志愿者积极性,发挥优秀青年、英模人物、驻村干部等群体的作用,组建基层科普队伍,让群众唱主角,注重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干部群众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扩大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科普“接地气”“冒热气”。增强科普鲜活度,通俗易懂讲道理、务实有效解困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平台、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将党的创新理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推进理论宣讲。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条例》还要求充分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资源,深入挖掘讲好我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宝贵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科普的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车上,灵活运用座谈会、田埂会乃至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二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条例》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作为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普及推动全民人文素养提升。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全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在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文素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紧迫。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文明礼让、崇德向善、健康有序的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国民素质修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社科工作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与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面对这一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需要广大社科工作者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大力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大德、公德、私德,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已成为社科研究普及的重大使命。《条例》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微课堂、微视频、名讲堂等,用群众语言、群众身边的典型引领和传播主流意识、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等,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陶冶和情感升华,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心灵,不断提升全民的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
三是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上发挥重要作用。《条例》把人文社科知识传播、公民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作为社科普及的重要任务。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普及哲学、文学、艺术等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以社科普及基地、社科创新团队、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以社科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为主体的线下传播体系,通过开展社科理论进基层、社科宣传普及周等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体系。积极主动地开展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普咨询等多形式科普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增强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提高科普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强线上科普,通过微课堂、网上科普基地、线上展馆、微视频等载体平台,以大众化、分众化等方式,将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